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7(2 / 2)

加入书签

玛丽道:“那么,荷兰呢?有没有这样的事?”

第353章 夫妻夜谈之海上奴隶贸易

“那么荷兰呢?有没有这样的事?”玛丽问道, “买卖黑人。”

“我的私人船队、荷兰官方投资的船队,以及稽查司的报告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应该没有。荷兰的法律禁止抓捕一切自由民为奴隶的。也禁止贩卖这种奴隶。”

“为什么?”

有道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朱厚烨这么说, 玛丽无法理解, 更没办法相信。

“你知道, 西印度为什么需要大量的黑人吗?”

玛丽摇头。

“原因一是西印度的原住民被大量杀死, 原因二是因为西印度的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劳力。”

原住民被大量杀死,就意味着跟原住民结下死仇。即便开辟了种植园,也要预防原住民的反击, 所以不敢雇佣原住民。

因为害怕原住民里应外合。

玛丽道:“那么你呢?你的种植园就不缺人手吗?”

朱厚烨笑道:“因为我的种植园用了很多机械。”

“机械?”

“是的。前阵子,西印度向我的工坊下了单子, 又定了一批剪刀配件, 你是否还记得?”

“记得。我当时还奇怪。为什么不直接定剪刀,非要定这种半把的。”

“那其实是棉花采摘机的部件。”

“棉花采摘机?”

“是的。棉花种植, 如果纯人力, 最费人手就是采摘季节, 区区十亩地就能让一大家子累得没气。用了这种机器, 两三个人一天就能摘完二十亩的棉花。当然,不会有人工采摘得那么干净,好在速度快、效率高。”

朱厚烨在西印度也设立了棉花脱籽工坊和洗涤坊。不过, 眼下这些工坊必须想办法扛过低成本的人力资源的浪潮。

而且不止一拨。

不过,只要能挺过去,这些工坊的工艺就会进步神速。

“真的吗?”

“是的。”朱厚烨道, “而且, 我并不喜欢用黑人。”

“为什么?”

“语言不通, 教导起来很麻烦,吃苦耐劳还比不上我的同胞, 创造力也相差很多。”

在这个时代使用黑人,可能会促进罪恶的黑奴贸易,所以能不用就不用。

这是朱厚烨在黑人问题上的态度。

至于创造力,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跟接受的教育水平有关。

虽然同样是文盲,可是大明的老农张口就能被百家姓千字文,对农事更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至于木工,在古代农村,但凡家里有点算计,都会让家里的男丁出去学点木工活计。无他,多少是个手艺,能养家。

反正朱厚烨对自己的同胞的天赋和能力充满信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