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2(1 / 2)
国封锁波罗的海,切断了波罗的海到大西洋的航线,他们就只能唯联合王国马首是瞻了。
这下,瑞典、丹麦-挪威和勃兰登堡王国就只能盼着他们的盟友,卡洛斯能给力一点了。
但是,他们失望了。
西班牙贵族上下齐心,抵制卡洛斯要求把舰队拉到北海的要求,就连卡洛斯的儿子费利佩也道:“父亲,你要把地中海让给奥斯曼人吗?你难道忘记了,你第一次来到西班牙的时候,西班牙的人民错把你当成了奥斯曼海盗的遭遇吗?”
因为太生气,费利佩连敬称都忘记了。
这个时候,胡安娜虽然缠绵病榻,但她依旧是西班牙女王,卡洛斯虽然是王储,但是他根本就命令不了任何贵族。
更让他愤怒的是,因为这件事,西班牙的贵族议会通过了法案,让他的儿子费利佩成为摄政。
虽然费利佩不是王储,只是第二王位继承人,可不管怎么看,都是在西班牙长大的,跟西班牙感情深厚,知道维护西班牙的利益,比卡洛斯强太多了。
费利佩本人也想成为西班牙的摄政,成为西班牙的实际掌权者。所以父子反目。
自古战场变化诡谲,需要配合密切。更别说波罗的海霸权事关重大,哪里等得起卡洛斯从孤立无援到紧握西班牙权柄?
荷兰也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哪怕荷兰在波罗的海的海岸线不如瑞典,面对瑞典、挪威、丹麦等波罗的海老牌霸主,一度落了下风。但是荷兰在自己的领海范围之内,依旧保持着绝对的优势。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也在一点点地从波罗的海的西部向东、向北扩张。
哪怕瑞典把自己的家底都拿出来了,依旧难挡荷兰的经济控制。
另一边,北方海妖三国的传统,对于凯瑟琳这样的王室公主来说并不陌生。更不要说,还让她发现了埃里克的弟弟,瑞典的约翰同样野心勃勃。
凯瑟琳派遣使者秘密跟瑞典的约翰说,如果你跟我们结盟,那么联合王国和莫斯科大公国就支持你成为瑞典国王,如果你再把芬兰割让给莫斯科,我还能说服我的父亲,支持你竞争丹麦和挪威的王冠。到时候,瑞典和莫斯科平分波的尼亚湾,往南瑞典和联合王国平分波罗的海。
约翰一听,非常高兴。
这是由北方三国的传统决定的。北方海妖三国早年通行的是选举制,特别是瑞典,选的还不是国王,而是执政官。君主制还是奥地利的伊莎贝拉和她背后的哈布斯堡家族带来的。
在约翰的心中,他的才能不下于哥哥,甚至比哥哥还会挑盟友,为什么不能成为国王?
所以约翰就举起了反旗,把父亲和哥哥都抓了起来,自己加冕为瑞典国王。
当然,约翰还在和平条约里耍了个心眼,特别注明,是等他戴上丹麦和挪威的王冠之后,才会把芬兰割让给莫斯科。
瑞典还有贵族担心凯瑟琳会生气,想不到凯瑟琳根本不计较,只是一转身,直接灭掉位于芬兰湾和利沃尼亚之间的爱沙尼亚。
至此,芬兰湾南岸尽数落于凯瑟琳之手。莫斯科大公国梦寐以求的出海口,达成。
奥古斯都知道后,直接吐血三升,波兰-立陶宛的朝局跟着连震三震。
没办法,谁让他没有儿子,连波兰议会都放宽限制,愿意接受他的私生子为波兰的下一任君主,他都没有孵出一个蛋,现在他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吐血,波兰不地震才怪呢!
不止是波兰王国,还有立陶宛大公国。立陶宛实施的是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的优点就是,有好处的时候,贵族就会十分活跃,会积极拥护王室。当然,坏处也十分明显:一旦情况不对,或者损失超过了预估,贵族们就会拉后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