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2(2 / 2)
有人领头,就会有跟随者。
那些被和离的男人们就受不了了。
在华夏,自古以来就只有男人休妻的份儿,被女人们休弃,对于他们来说,是奇耻大辱。
有人呵斥自己的侧妃,结果被詹事府的官员喝止。这些人脸上挂不住,当即就发作自己的妻子,咒骂妻子不贤惠,才让他如此丢脸。
原配妻子,特别是有孩子的原配,想到将来继承王位和家业的是自己的孩子,少不得忍了。可是继妃们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来到这边,收入才这么一点,却要养这么一大家子人,本来就需要精打细算。让侧妃和庶出子女帮忙做家务又怎么了?她这个正妃不一样要操劳?男人不知道体贴,一味怪罪她,那继子呢?会记得她的好吗?她的子女呢?不会被迁怒吗?
一个家庭,资源也就这么多,有些东西只能紧着原配嫡子,就连她们的孩子都要委屈,哪里有那么多分给庶子庶女?结果倒好,侧妃们拍拍屁股走人,后果全叫她们背了?她们里外不是人,连带着她们的孩子也跟着倒霉?
继室本就不容易。要她们付出,也要有人先记着她们的好。没人记着她们的好,她们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是儿女委屈、自己老来凄凉。何苦来?
看到詹事府保护那些侧妃,就有继妃问,假如她也自请下堂如何,能否带走自己的孩子。
听说和离之后,她们的条件比侧妃们还好,侧妃和侧妃子女们有的待遇,她们都有,还能保留王族身份,顺带还有额外的每年一百五十金币的津贴,开口的继妃当即就要求和离!
全然不顾丈夫在身后的叫骂。
被妾室抛弃,男人尚且受不了,被妻子抛弃,那绝对是男人们无法忍受的。如果不是绣春卫一身杀气地按着刀柄,还有詹事府官员镇场子,那男人绝对不会叫骂了事。
这些自请下堂的女人们当即就带着自己的亲生儿女,跟着詹事府官员去了特里亚农宫附近的小镇。与大明宫这边的小镇隔着整整五里地,不会被打扰,还自己做户主,搬进了新宅子。
依旧保留王族身份的继妃和子女们分到了独栋房屋,侧妃们则搬进了联排房舍。
和离潮前后陆陆续续持续了半年之久,即便是半年之后,依旧有零星和离申请,甚至还有原配王妃请求和离的。
因为朱厚烨事先安排,詹事府的官员定期上门拜访,绣春卫也派出了无数密探,不曾出事,还帮忙解决了不少问题。
特别是那些和离后的女人,她们的儿女不一定都跟她们齐心,毕竟百善孝为先是刻入骨髓的,尤其是孝,通常是孝顺父亲,然后才是嫡母,最后才是母亲。
被洗脑的孩子也不是一个两个。
如果没有预案,这些女人就是和离之后也会被逼得不得不回去。不少刚来大明的宗亲王爷们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詹事府的种种福利,让这些女人没了后顾之忧。儿女还小的,或者不放心交给他人的,少不得亲自教养,靠着那一百五十金币的收入精打细算。孩子已经不小了,或者时不时跟自己唱反调的,这些下堂妇们在伤心失望之余,就接受了相关官员的建议,把孩子往特定的王家寄宿学校送。没有孩子在身边拖累,她们就可以读书,也可以找工作。
当然,即便自请下堂,这些女人依旧是王室女眷,是不可能进宫做伺候人的宫女的。但是她们可以进王家研究院。谢婉莹就是她们的榜样。
而她们的孩子,性子再轴,到了王家寄宿学校,听了老师的讲解,就会知道,所有西迁的宗亲家的孩子,如果选择服从王府,那么他们的大王爷和王世子会为他们安排婚事并承担一应结婚费用,包括彩礼和嫁妆。可如果选择由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