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95(2 / 2)

加入书签

“据说因为兔皮、兔肉贸易, 联合王国第一次有了输入明帝国的大宗商品!甚至一度扭转了联合王国和大明的贸易逆差!可见当时的兔皮兔肉贸易额有多惊人!

“观众朋友们, 小歪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博物馆正厅。正对着大门的橱窗里,是一份由大明万历皇帝签署的文件,而且还是一份商业文件!

“你们能想象吗?这是大明帝国的历史上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由皇帝签署的商业文件!

“相信大多数观众朋友绝对不会相信, 以大明的骄傲,万历皇帝竟然会签署这样商业文件!

“可事实却是,是的。这是当时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ǐ?f?????ě?n??????Ⅱ?⑤?.?c?????则?为?屾?寨?站?点

“明王朝时期, 地球正经历一场小冰川期, 而且华夏的特殊地理环境也使得华夏比同期的西方温度要低很多。如果说当时的西方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恩惠, 使得冬天的平均温度不会低于零度的话,那么当时的北京每年冬天至少两个月的平均温度在零下十度以下。

“寒冷的冬天让当时的北京收尸人这个行当十分兴旺。因为冬天冻死的人真的太多了。

“当时的大明非常非常缺取暖的煤炭、柴火, 也非常缺保暖的衣物。虽然大明从开国皇帝洪武爷开始就鼓励种植棉花。且不说以当时的生产力,天然纤维是否能满足国内巨大人口的需要。实际上,华夏自古以来耕地面积都是非常有限的,大量种植棉花就意味着口粮耕种面积大幅度减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棉粮之争,也是大明地方官员的两难之处。因为少种棉花,有违国法且百姓要受冻,而少种粮食,就意味着百姓要挨饿。

“这也使得大明成为一个巨大的且具有强烈购买欲望的市场!对保暖衣物有着迫切需求。

“看看这里,这是当时一份商业调查文件,这里说,当时大明南京的米价差不多一两银子一千五百斤。而一张完整的、品相上佳的大爪哇洲巨型兔子皮在南京街头的最终出售价也才一两白银!

“看这里,这就是当时大爪哇洲出口兔子皮的标准,体重在一百磅,也就是一百斤以上的兔子,才能被称为巨型兔子。

“一张完整的巨型兔子能做什么呢?足够一个成年男子做一件半臂短袄。

“看这里!这里有一件样品!嗯~我觉得这玩意儿也许更应该叫坎肩。也许比坎肩多一点点料子。毕竟它根本没有遮住屁股,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腰一定很冷。没有纽扣,有带子……

“哦,这里有说明。当时大明的底层百姓在冬天来临的时候会想办法置一件这样的短袄。大明当时有这么穷吗?!小歪没办法想象!

“这里还有!‘大爪哇洲的兔肉兔皮大量涌入明帝国,使得明国百姓放弃棉花改为大量种植白米,当时南京的米价从一两白银一千到一千两百斤降到一千五百斤。’

“这么夸张?!这已经是硬生生地跌了四分之一,甚三分之一吧?!

“‘因为大爪哇洲的兔肉都用了重盐腌制,使得明王朝不得不加收盐税’……盐税?!对腌兔肉加收盐税?!这是买兔肉送盐还是买盐送兔肉?!难怪欧罗巴有句谚语:国王的盐不要钱。

“难怪说万历皇帝会放下皇帝的威严,签署商业文件!

“哦,这里还有账本。看这里,40,m,哦,是四千万。大爪哇洲每年要往大明销售四千万张各种等级的兔子皮!品相完整的巨型兔子皮十张一个金币,也就是一两银子。最低等兔子皮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