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3(2 / 2)

加入书签

主持人:天哪!安妮·博林肯定非常混乱。

李文筠:是的。安妮·博林写信问他, 不怕她将来变成仇视男人的女人吗?

主持人:那,那老朱怎么回答?

李文筠:老朱回复说,从教义的角度来说, 天主全知全能,女人比男人先拥有智慧,正是天主的安排。从社会和公平的角度来说, 基于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和剥削, 注定了女性群体会分裂成父亲的女儿、平权主义者和极端女权主义者三大阵营。

主持人:父亲的女儿?

李文筠:是的。所谓父亲的女儿, 就是女性群体中向往男性、会因为获得男性群体的认可而欢呼雀跃的女性。她们维护男性利益,拥护男性剥削女性的社会秩序且不关心这种秩序本身是否公平, 甚至还会幻想变成男性。当男性的利益遭到冒犯的时候,她们会比男人更加反应激烈。

主持人:这,这不是精神男人吗?

李文筠:还包括我们熟知的扶弟魔,以及那些欺凌儿媳妇的恶婆婆们。

主持人:天哪!老朱那个时候多少岁?有二十五岁吗?

李文筠:他刚过二十五岁。虽然在信件里,老朱运用了大量的类似灵魂之类的词汇帮助安妮·博林理解。但是老朱也明确指出,女性会走入困境,除了严苛的、普遍不利于女性的社会大环境之外,还受人格、精神、思想三大因素制约。女性,只有满足人格完全、精神稳定、思想成熟三大内在条件,才能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完成自救,不然,只能在困境中沉沦。但是很遗憾,十六世纪的女性接受的教育让她们普遍无法满足这三个条件。

主持人:所以老朱在跟安妮·博林探讨女性困境?

李文筠:老朱在指引安妮·博林。当安妮·博林写信告诉他,她恐怕会变成憎恶男人的女人的时候,老朱回复她,这很平常,也是女性自我觉醒的必经之路,让她放宽心,准备迎接更好更敏锐的自己。老朱还在信里写道,就跟有白天就有黑夜一样,男人每培养出一个父亲的女儿,就会同时诞生出一个极端女权主义者。可事实却是,男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会不断地培养父亲的女儿并且不吝于奖赏,让这些父亲的女儿这个群体替他们打压平权主义者,让这些父亲的女儿替他们奴化其他女性。至于极端女权主义者,肯定会遭遇毁灭,因此难以见到。这,就是当时的现实。

主持人:天哪!难怪!如果被别人知道,肯定觉得他疯了。

李文筠:所以这些话,他只跟安妮·博林说过。而这些信件,安妮·博林一直妥善保管,没有落到敌人的手上。而且安妮·博林始终是安妮·博林,尤其是她曾经经历过一次婚姻失败,又经历亨利八世纠缠,本身就在思考,她最终在老朱的指引下,成为我们熟悉的圣女安妮。

主持人:既然老朱在女性群体和女性困境方面有这么深的研究,那英格兰的玛丽又怎么会落到精神崩溃的地步?

李文筠:因为英格兰的玛丽伪装了自己,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当然,我个人认为,安妮之死对他的打击很大,影响了他的判断力。

主持人:英格兰的玛丽伪装了自己?

李文筠:是的。英格兰的玛丽其实什么都不懂,毕竟她人格塑造最重要的青春期都是在伦敦塔里渡过的。她初至荷兰宫廷表现得还不错,是因为在模仿她的母亲。她知道老朱喜欢安妮·博林和阿拉贡的凯瑟琳那样强大的女性。

主持人:她知道?我懂了。她喜欢老朱,所以想拿出最好的样子。很正常的年轻女性心态。如果她能模仿一辈子,就是表现得差一点,那也不算太糟。但是阿拉贡的凯瑟琳死了。

李文筠:是的。阿拉贡的凯瑟琳之死对玛丽的打击不亚于安妮之死对老朱的打击,更不要说之后接二连三的事情。所以玛丽的精神崩溃了。更糟糕的是,伦敦塔囚徒生活让她几乎没有灵魂自愈能力。

主持人:灵魂自愈能力?

李文筠:就是自我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