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3 章 · 夸夸团团长小二凤(2 / 2)

加入书签

又或者王上确实喜欢吃偏酸的樱桃呢?

他这时候该做什么才好呢?

【作者有话说】

[1]出自《商君书》

小剧场:if线始皇穿成李渊5

“……可惜,一转眼,你就长大了……”

嬴政深深地凝望他,虽未叹息,却每个字都好像重若千钧,沉沉地落下来。

“长大了我也是父亲的儿子,这一点是永远都不会变的。”李世民笃定道。

“那你……”嬴政想说那你去平叛吧,这似乎是合于眼前局势的解法,因为他现在不是他,而是另一个皇帝。

但是一想到眼前的秦王,要离开他,去奔赴危险的地方,腥风血雨,刀剑无眼……他竟然不愿意,不放心。

他明明清楚,他的太子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来去如风,奔袭如火,大秦的将军没有不真心夸赞的。太子立的那么多功劳,足以让人忽略他是多么年轻。

嬴政信任他的能力,但难免牵挂。

“父亲是舍不得我走吗?”李世民看懂了他的未尽之言,敏锐地猜了出来,略有点茫然和诧异。

“……”嬴政沉默以对。

李世民虽不明白为什么——他都在战场打滚多少年了,大唐的天下一多半都是他打的,之前也没有见李渊如此担心。

“这次叛乱其实很小,大唐已经基本定了天下,杨文干不过是庆州都督,揽不到什么人心,很快就会自乱阵脚。我过去,是让他们乱得更快些。”

李世民对局势的把控,素来洞若观火,从没看走眼过。

嬴政并不怀疑秦王的话,他只是……

他只是想多看秦王一会儿。

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活生生的太子了。

如果放秦王离开,秦王还会回来吗?

他还看得见秦王吗?

“如果朕派其他人平乱,你意下如何?”嬴政缓缓开口。

李世民犹疑道:“庆州离长安颇近,越早平定越好,我可以不去,但得选一个稳妥的人。”

其实他就是最稳妥的了。谁能比他更稳?

到底涉及太子,难不成让李靖上?

且不说李渊信不信任李靖,掺合太子属下谋反的事,李靖怕不怕李渊事后清算?

“你觉得选谁合适?”嬴政依然问他。

李世民心里直犯嘀咕:父亲今天问题怎么这么多?半夜把他唤过来,却又临时改主意不想让他去,他不去谁去?让李元吉去吗?不添乱就不错了。

“那还是儿臣最合适。”他犹豫的时候,真的有在认真思考,但是想了一圈,所有有能力有战功的,不

() 是在天策府,就是和他有关系,那还不如他去直接,能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大的战果。()

???“……”

?本作者煎盐叠雪提醒您《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真是熟悉刻骨的自信和令人头疼的无奈。

太子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确实是偷偷摸摸的,超出嬴政预料的,但后来呢?

他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战场,难道嬴政就真的无法提前预料、提前阻止吗?

那毕竟是太子啊。

可太子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本事,真的无人可以企及,他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把控,不知不觉削弱敌人,增益己方的灵动巧妙,完完全全就像一个领兵二十年的常胜将军才有的能力。

哪怕局势对太子不利,也总能迅速逆转,有他在,将士们就好像有了主心骨,看到他就觉得安心,就知道这场仗能胜。

他的旌旗一亮出来,敌人首先就怯了三分,而秦军上下,则如擂鼓在耳,士气大振。

携锐不可当之势,如雷电交加,横空霹雳,所过之处没有不胜的。

可嬴政不放心。

他相信太子的能力,依然不放心。

也许是他沉默得太久,秦王都觉得不对劲了,问道:“父亲可是身体不适,可要宣太医看看?”

嬴政这才涩然道:“那你去吧。回来的时候,朕会封你为太子。”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好像风拂过枝头的叶子,窸窸窣窣。

李世民面色一整,沉静道:“请陛下放心,臣会尽快平乱凯旋。”

嬴政的心无端一紧,按流程交付兵权,送秦王离开,整个人像抽离了这个时空。

直到让人拿了几本史书,心神不宁地翻开,看了许久,才忽然反应过来,他是为何而心脏紧缩。

为了那“凯旋”两个字。

凯、旋……

如今,他竟连这两个字都听不得了吗?

嬴政翻开《史记》,漫不经心地看了一会,如遭雷击。

东巡暴毙?鲍鱼掩盖?赵高假诏?赵高?哪里冒出来的东西?胡亥怎么会在身边?他配吗?

扶苏自杀?大秦二世而亡?

不对,他的太子呢?

他!的!太!子!呢?

(未完待续)

第44章·墨家正在996\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