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7 章 · 一串葫芦娃(2 / 2)

加入书签

“唯。”蒙毅领命,孩子们规规矩矩地来到殿外,刚离开殿就蹦跶起来。

所以嬴政才让蒙毅备车的。你以为他是怕孩子们淋雨生病?不,和跳水洼比,淋雨都不算什么。

如果你也像嬴政一样,曾经亲眼看见一群小崽子如同小猪小狗一样,故意往积水里跳,还兴高采烈地比较谁踩出来的水花高,你也会心有余悸。

更可怕的是,太子也在其中。

而华阳太后就在廊下看着,笑眯眯唠叨:“慢一点,地上滑,别摔着……”

起不了一点管教作用,宠溺得没边了。

除了身体不好不敢淋雨而眼巴巴看着的三公主,其他小孩都玩得浑身湿哒哒的,若不是被嬴政抓包,估计还能再玩两刻钟。

太子现在应该没有玩水的心情了,但嬴政看着雨,总觉得有点心神不宁,遂与他们同车而行。

“咦?父

王?”

“父王也要去吗?”

孩子们立刻自发地往一块儿坐,给他们的父亲腾出超大一片地方,更像一群小鸡仔了。

嬴政“嗯”了一声,随口道:“你们最近在学什么?可有心得?”

宽敞的马车里,瞬间鸦雀无声,活泼的孩子们不活泼了,低头的低头,绞手的绞手,纷纷降低存在感,没有一个敢与嬴政对视。

——除了太子。

“老师带我读完了《庄子》,让我自己体会;荀先生在讲《尚书》,主要引的《周书》,虞夏商的篇章很少,配着《竹书纪年》一起看很有意思;

“墨家巨子授业时,我也去听过几节,顺便聊了聊转射机与铠甲的问题;韩非师兄的文章我基本吃透了,我催他接着写,他没理我……”

李世民撇撇嘴,好像在抱怨韩非没有搭理他催稿的事。

但据嬴政所知,这小子把韩非在狱里写的“遗书”,偷偷摸摸背给荀门其他人听了。

浮丘伯大为感动,组了个酒局,师兄弟几人殷勤地把韩非灌醉了,拍着他的肩膀回忆往昔,导致韩非面红耳赤、稀里糊涂、结结巴巴地说了不少话。

连李斯都特地忙完赶过去,劝醉醺醺的韩非又饮了两杯。

最后整个荀门只醉了韩非一个,酒量最差的太子干了两杯羊奶,美滋滋地看热闹。

嬴政不置可否,太子说的这些他基本都知道,一半是蒙毅汇报的,另一半是话唠太子自己吐露的。天天叭叭个不停,太学多出来两棵树,他都要回来讲讲。

“扶苏呢?”

短短三个字,听得扶苏头皮发麻,连忙道:“我在学《诗》,才学了一半。”

嬴政已经不再觉得扶苏很蠢了,孩子多了以后他发现,不是扶苏的问题,扶苏很正常,甚至称得上聪明。

他这个年纪,能学一百多首诗,搞清楚它们的意思,能背默出来,已经很值得夸赞了。

有问题的其实一直是嬴政的太子,太子太优秀,天赋异禀,导致嬴政的惊叹欣喜早早就用光了。

但嬴政这几年,养孩子养得实在熟练,经验丰富,随口就问:“这两日学的是哪首?背来听听。”

几个更小的孩子坐立不安,几乎要瑟瑟发抖了。

扶苏还算镇定,大概是经常跟着哥哥混,深知父亲会随机抽查,很在意学业,所以提前做了准备。

“近来在学《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他背得很好很流利,但嬴政却暗忖着,怎么偏偏是这一首?

蜉蝣的翅膀如同华丽的衣裳,鲜明夺目,但蜉蝣的生命却很短暂,朝生暮死,转瞬即逝。

每句话都像是谶讳,越听越让人“心之忧矣。”

“扶苏背得很好呢,一点错处都没有,是吧,阿父?”李世民却镇定地评价道。

嬴政略有点诧异地瞅他,应道:“确实不错。——你们呢?”

几只幼崽可怜巴巴,面面相觑,三公主不得已按顺序回话:“回父王,我……我还在学字……”

将闾的脸上火辣辣的,硬着头皮回答:“我在学骑马,想过两年同太子阿兄一起去猎熊。”

五公主紧张得不知所措,眼看哥哥姐姐们都答完了,就差自己,大脑一片空白,脱口而出道:“阿母说我吃饭很香!”

众人齐刷刷静默,嬴政无言以对。李世民却温声夸道:“那也很好,小女娘就要好好吃饭,才能长成健壮的兕子……”

兕子?

他忽地停了口,有点怔忪。

【作者有话说】

嬴政孩子们的名字,史书记载有这么几个:扶苏,胡亥,公子将闾,公子高,还有根据出土文物推测的公主阴嫚。

排行只有扶苏和胡亥是确定的,其他未知,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两个字还有一个字的。

阴嫚在我上一篇文里被设定成九公主了,这本就不改了。这两个小公主的名字是私设,来源和扶苏一样,出自《诗经》。

兕子,是小犀牛的意思。

第98章·阿兄香香的\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