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一个个都不听话 这一天终于来了(地府…(2 / 2)
“偏离了一寸。”李牧严谨道。
“偏了吗?”李世民大惊,往左走两步,又往后走两步,歪歪头,一会闭左眼,一会闭右眼,举起手指瞄准田垄,不确定道,“没有吧?我怎么看都是直的。难道我眼睛有问题?”
“嗯。”李牧点了点头,淡定道,“实则未偏,我是在与你说笑。”
“啊?”李世民转头瞅他,随之一笑,放下掖着的衣摆。
蒙恬从水桶里舀了瓢清水,给他洗手。
出门在外,他干的活,越来越向他弟蒙毅靠拢了,回去之后大概能和蒙毅就此聊个没完。
满纸琐碎事,一把辛酸泪。
“代郡那边……”
“很顺利。我是说,我们很顺利。”李世民甩了甩手上残余的水珠,走到田边的地头,“如果你现在往代郡赶,到那正好能赶上代郡插上秦国的旗帜。”
李牧默然良久,眺望远处染上青绿的山峰,那绿意还很淡,毛茸茸的,不及近处一块一块翠色的麦田。东风吹起麦浪,如绿水粼粼,那浪与浪之间,布满了忙于播种粟菽的农人。
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穿行在一行行田垄里,撒下种子,盖上泥土,顺应春耕的时令,辛苦忙碌,祈祷风调雨顺,希望能有不错的收成。
竟是一番安定祥和的景象,如梦一般。
很多年没见到这样重视农耕、在意黔首的主君了。
真的,很
多很多年了。
“今年年景不好,赋税怕是收不起来,又有灾……”李牧听见庞煖忧心忡忡地开口。
“收不起来就不收。先免一年赋税,明年再说。”李世民干脆地表示,“你们放心,这些我都与阿父商量过了,他都同意的。当下,安抚人心最重要。”
李牧为他这个自然而親昵的称呼,心意微转,奇道:“太子不称呼‘父王’吗?”
“习惯了。上朝的时候我会注意改口的,私底下就乱叫了。”李世民不以为意。
“秦王不介意?”
“阿父为什么要介意?”
李牧若有所思:“听说太子是秦王親手养大的?关系甚好?”
“对哦,比你所能想到的任何王室父子都要好,所以不必为我担心。”他促狭地眨眼。
“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我不能亲眼见到,秦王是怎么惩罚你的。”李牧认真道,“我真的期待很久了。”
“喂,你能不能盼我点好?”在外面浪了一个多月的太子没好气地怼他。
“你何时回咸阳?”
“等代郡和邯郸都归秦。”
“然后你就回去了?”
“不,我得去邯郸一趟。”
“去做什么?”李牧不解。
“去见我最重要的人。”
三月下旬,代郡与雁门郡易主,赵葱兵败身死,颜聚逃亡途中被杀。
四月中旬,邯郸城破,秦王闻之,亲赴前线。
自一岁起,从来没有分别过这么久的秦王父子俩,在曾经的赵国都城重逢。
那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并没有;抱头痛哭,互诉衷肠——也没有。
做父亲的面无表情,手里还拿着鞭子。
做儿子的狗狗祟祟,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唯唯诺诺,跟做贼似的。
“跪下!脱衣!”
在场所有人皆心肝一颤,噤若寒蝉。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第126章嬴政大怒:跪下!真打吗?打几下?\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