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 · 封禅泰山,你去不去?(2 / 2)
“你不信?”嬴政盯他。
“你信了?”李世民大惊。
“我以为是祥瑞之兆,可赏赐黄金百两。”嬴政板着脸。
太子愕然:“这种鬼话你也信?你的钱真好骗。”
“瞎说什么?”嬴政瞪他。
“只要我愿意,咸阳城随便找一个要临盆的产妇,给稳婆塞点钱,别说八卦图的玉了,你要太极图、大秦江山图,都轻而易举。到时候让婴儿左手一个,右手一个,你要还嫌不够的话,嘴巴里还能含一个。”李世民无奈地絮絮叨叨,“你怎么能这么好骗呢?黄金百两,还不如给我。”
“我缺你钱了?”始皇不悦。
“马上要岁首了,我得给你准备礼物啊。”就是这么理直气壮。
嬴政被这句话哽住,竟然一时无话可以反驳。
父子俩互相送礼物,在每一年的岁首岁终,都是彼此颇为期待的事情。
李世民的生辰是腊月,嬴政的生辰是正月,隔得很近。
太子刚封太子那年,秦王手把手教他练过几回字,大手包着小手,轻轻一捏,软乎乎的全是肉肉,根本感觉不到骨头。
“寿字怎么写?”小小的孩子坐在他怀里,抬起圆圆的脸,眨眨眼睛。
“你准备写给华阳太后吗?”因之前提起过让小孩给曾祖母送字,所以秦王很自然地想到了这一点。
小朋友笑而不语,甜甜地问:“阿父教我好不好?”
“好。”
他握着面团似的小圆手,一笔一画地写出了大篆的“寿”字。
() 贞观一朝所有的臣子(),??靟讖?煎??問??潦卍[()]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所以哪怕后来大唐四夷宾服,海晏河清,有人提出可以封禅的时候,也会有更多人表示反对。
最大的理由无非一个:劳师动众,耗资巨大。
所以不管后来李世民多么心动,也一次又一次地按捺住了这种心动,听魏征那帮人哄他“陛下有这样伟大的功绩,不需要封禅来证明。若务虚名而损实利,得不偿失。[1]”云云。
于是他就克制了再克制,眼巴巴的,终究还是没有去封禅。
李世民的心动都快从眼睛里飞出来了,星星眼亮啊亮,嬴政都不需要瞄上第二眼,就知道他很期待。
“又或者,你愿意留在咸阳监国?”嬴政故意问道。
仿佛一盆冰水从头而降,浇灭了李世民暗搓搓的惊喜。一瞬间,星星全都灭了,不亮了。
“监国……”一点也不小的小猫垮起脸,努力把理智抓回来安在脑袋里,勉为其难道,“我是应该留下来监国的,朝中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律法和灵渠都还在修……”
无论他们父子多么雷厉风行,政令颁布得堪比闪电,但是修订律法要一个字一个字编撰,开凿灵渠也要一铲子一铲子挖,三五年的工程,不是几天就能干完的。
何况皇帝不在咸阳,太子总该留下来稳定人心。
道理李世民都懂,但他还是觉得闷闷不乐,不存在的尾巴好像都垂下去了,沮丧道:“如果阿父非要去的话,那我留下来吧。”
嬴政也不全是在逗他玩,确实也在考虑,到底是带上太子,还是不带?
带上太子,就意味着咸阳有点太空虚了,一旦发生什么大事,只能往路上送,没有送去咸阳及时。
而有太子坐镇咸阳,就算嬴政出行一年不回去,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太子为人理政的能力,已经不需要讨论了。
但是不带上太子,总觉得有些缺憾,不是很圆满。
封禅那么隆重的事,嬴政这辈子也只干这一次,昭告天地,强调秦之受命于天,是正统的天命所归,震慑那些有异心的六国之人,比如齐鲁大地的儒生。
那帮人最喜欢抱团,明里暗里蛐蛐秦国和法家,动不动就“复古尊周”,开口闭口都是礼。
嬴政知道儒家有儒家的用处,但对这些人,他真的很不喜欢。泰山封禅这么大的事,若是让那帮齐鲁儒生参与,肯定处处不合嬴政心意;但若是不让他们参与,又必然引起分歧和矛盾。
嬴政不在乎,但他清楚,太子在乎。太子也算半个儒家弟子,把太子带上,那么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就算这些理由都不论,私心里,嬴政也很想带上他的太子,有一种炫耀给天地神灵看的意思在里面。
天下终于一统,他还有这么优秀的继承人,就算天上真的有神,也得为此赐福消灾,保佑大秦风调雨顺,祥瑞频出。
“你想去吗?”嬴政又问了一次。
这跟拿着猫条猫罐罐和逗猫棒,诱哄一只饥饿的猫咪有什么区别?
【作者有话说】
[1]提炼了一下魏征的观点,曹操在《述志令》中也提到过“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意思差不多。
二凤纠结中……[可怜][托腮]
政哥:[墨镜]
第175章·打团了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