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7 章 · 舌战群儒(2 / 2)

加入书签

“鄙人淳于越。”有人越众而出,发起攻击,“今我等聚众在此,是想议论,这泰山可祭否?”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在屏风后旁听着,这局面还没到他出声的时候,荀门应该应付的来。

“哦?泰山是否可祭,还需要议论?”浮丘伯惊讶道,“这战国纷乱数百年,终于得以统一,如此功绩,还不足以封禅泰山,昭告天地?”

“功虽够,德却未必。”淳于越道,“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1]皆为远古先贤;而后黄帝一统中原,告祭东海,及于岱宗[2];舜帝东巡,柴望秩于此[3];禹帝治水,封于泰山……及至周天子有国祚,八百年来,泰山之祭非比寻常,怎能不议呢?”

他在质疑嬴政封禅的正统性。

真是好大的胆子。

“淳于兄的意思是,六国之地还不够大,没有把中原包括在内?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韩魏故地的出身?可赞成这个说法吗?”浮丘伯呵呵一笑,“黄帝可祭,而我们陛下祭不得?”

嬴政要是能亲耳听到这种维护,

估计心里要乐开花了,这辈子浮丘伯不管嘴上多没把门,都能安稳一生了。

不过这种场合,嬴政亲自下场未免太掉档次,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也没叫上编草帽的刘备,让他参与进来。

不过,蒙毅倒是在这,安静记录,想来嬴政也都看得到,况且还有太子,他能把这热闹原模原样地复述一遍,保证绘声绘色,让嬴政身临其境。

“黄帝功盖宇内,合炎帝,破蚩尤,定诸夏,教民耕织,造文字舟车,制音律医药,立礼仪典章,万民皆赖其恩泽[4],岂是谁都能比较的?”淳于越愤愤。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陛下的功德不足以与黄帝相提并论?”浮丘伯追问。

“当然不足。”淳于越不假思索。

蒙毅的手顿了顿,表情一变,李世民却微微一笑,捧起了茶杯。

“既如此,那么周成王、历代周天子,甚至于鲁国国君们,都祭祀过泰山[4],他们又凭什么和德传千秋的黄帝相提并论呢?”浮丘伯冷笑,“怎么,是个人就能祭祀泰山,我们陛下反而祭不得?”

比知识储备和言辞犀利是吧?谁怕谁?

真当荀门个个都是韩非呢?

【作者有话说】

[1]出自《管子》

[2]改自《史记》

[3]出自《尚书》

[4]来源于《公羊传》

if线二凤捡到始皇崽18

这是政崽度过的最难忘、也最温暖的冬天。

也许在他还是个婴孩的时候也曾有过父母双全、被捧在怀里的岁月,可惜他年纪太小,无论如何也不记得了。

父亲在他的心里,早已成为了一个遥远的名词,而母亲,也总有她的事要忙,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渐渐就不亲近了。

“你的手为什么总是这么凉呢?”

“是你手太热了吧?”政崽质疑。[白眼]

成年人的大手裹着小手,不管是拉弓射箭,还是勒缰控马,又或者像现在这样,什么也不干,仅仅就只是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他,都好生自然。

政崽好几次都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眼前这人亲生的,不然怎么能亲近到这地步呢?

“亲一下我就告诉你。”李世民本来只是开玩笑的,他知道政崽内敛,兴许会瞪他一眼,斥他轻浮。

但他忘了政崽也有很直接的时候。

就这么蜻蜓点水一般,小小的嬴政就飞快靠近,亲了亲他的脸,不但不纠结,还催促道:“所以我回咸阳,可以和你住一起吗?”

政崽仰着脸,期待他的回答。

“恐怕不行。”李世民故意道。[无奈]

“不行吗?”政崽睁大眼睛,推测道,“你不住宫里?我也不能出去住?”

“呃……”李世民不知该怎么解释,他委婉道,“你知道宫里有几位你的亲人吗?”

“我父公子,祖父安国君,曾祖父乃当今秦王。”政崽背家谱可熟了。[眼镜]

“你看,你这么多至亲,我排队也轮不上和你住一起啊。”李世民摸摸政崽沮丧的脸。

没忍住又捏了两把软软的脸颊,把政崽散开的长发拨到背后。[摸头]

政崽不死心,也不打开这人多动的手,又问:“那我可以去恳求秦王,让他同意我跟你住吗?”[求你了]

李世民轻轻地倒了一口气,顿时好感动。[星星眼]

原来嬴政爱人,不管是几岁,都这么热烈,全心全意。

但是问题来了,等见了昭襄王嬴稷,他要怎么解释自己的身份来历呢?

(未完待续)

第178章·二凤加入战场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