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0(1 / 2)
钱人果然也是有烦恼的,合理避税,势在必行!
*
法国境内的旅行是非常舒缓的,凯瑟琳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忙碌的法国人,他们操着不同的方言,饲养家禽家畜、收获小麦。法国种植冬小麦,从6月底便由南向北开始成熟、收割。
天气还不错,因此农民们都还挺高兴,这意味着能有足够的时间晒干小麦。作为最重要的主食,法国的小麦年产量大概在7000万公担(700万吨),比1929年减少了约2000万公担(200万吨)。这是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小麦收购价格猛跌,从1公担(100公斤)150法郎跌至不到80法郎。
这种情况下,农民宁愿土地抛荒也不愿意种植小麦。
那么,GPD暴跌的法国政府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经济危机呢?
答案是:掠夺殖民地。
第176章
所以这也是宗主国都不肯放弃殖民地的最大原因。锅漏了没关系,还可以补一补,但要是没了耗材,那是有点难办。
二战后美苏殊途同归,共同致力于亚非拉“去殖民化”进程,实际也不是他们有多“高尚”,简单点说是“大国博弈”;复杂一点说,是出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资源获取(掠夺)等各方面综合的结果。
这也是欧罗巴人的劣根性,他们最习惯的手段就是掠夺。就像伯蒂表哥,他内向沉稳、性情温和,但你若是让他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他准会以为你脑子坏掉了,居然说胡话。
他们于是激烈讨论起殖民地问题。大英帝国是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和属国的,因此带来的利益多不胜数,阿拉斯泰尔、比利又都是大贵族阶层,他们自然维护帝国利益,绝不放弃海外殖民地。
伊戈尔与“奥尔加公主”的经历类似,几岁的时候跟着父母逃离俄国,他对殖民地的看法就比较朴素,认为大家(各国)都不要凭借海外殖民地才最公平。
瑞典伯爵比约恩认为亚非拉土著都是野蛮人,宗主国为他们带去的可是先进的思想呀!
惊到凯瑟琳:你这个唯人种论的封建主义小崽子!
肯家兄妹当然没有这种唯人种论的逆天发言,爱尔兰人在欧洲也就比吉普赛人和犹太人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罢了。而且美国没有明面上的海外殖民地,他们的思想也比这几个欧洲贵族开放得多。
各国小崽子们的看法都深受本国、本阶层的影响,全都是能吊路灯的想法。凯瑟琳不禁想着要是谢尔盖或是伊莱亚——也不对,他俩就算是内务部的秘密特工,也不会在这些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凯瑟琳挖苦的说,该把比约恩流放去法属圭亚那这种绝地体验一下生活。伊戈尔不禁哈哈大笑,觉得殿下的主意真是棒极了!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i???μ?w???n?????????????????则?为?屾?寨?站?点
少爷小姐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听说过法属圭亚那的赫赫威名,伊戈尔便绘声绘色,将法国报纸上对法属圭亚那的报道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法属圭亚那是穷乡僻壤,是法国罪犯的绝佳流放地,号称“南美小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恶劣,气候炎热,前往圭亚那的路上能死掉至少1/5犯人。到达圭亚那后,1年内能再死1/3犯人,属实杀人不见血。
比约恩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后悔莫及。
*
一周后,凯瑟琳到了瑞士首都伯尔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