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7(1 / 2)
地,当然也有大house,可能是买的太急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府邸。
伯蒂表哥的信里说他知道巴肯的身体不好,这段时间有劳阿拉斯泰尔辛苦一点,希望巴肯的身体早日康复。这两年不希望他俩回英国,法德边境的局势十分诡异,说不准什么时候德军就会跟英法联军开战。他还记得那天她在白金汉宫纵横捭阖分析战局,他又震惊又高兴但又很痛苦。
他欣慰小表妹已经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了。
他希望战争永远不要降临在英国领土上。
凯瑟琳给亲戚们回了信,让丈夫走总督府的外交邮包送去伦敦。
*
阿拉斯泰尔看了奥尔加姑姑的信,给她出主意,“参军又不代表要上战场,他们要是想加入英国军队,可以去上军校,毕业后可以当教官。”
是个好主意,训练新兵可不是需要足够的教官吗?新兵又不会自己训练。既能满足表兄弟的愿望,又很安全。
“季洪年龄大了点吧?古里倒是合适。”
“季洪可以当军需官,这是后勤职位。他上过大学吗?上过大学完全可以胜任。”
瞧,你已经是一位很合格的代理总督啦!
伯蒂表哥的信里还说,他之所以只能暂时任命阿拉斯泰尔代理总督职务,还是因为他太年轻了,帝国从来没有25岁的一国总督,怎么也得年过30岁才会考虑。
也是哈。总督虽然没有实权,但是王室的象征,太年轻就是无法服众,不好开展工作,还会被该国首相/总理小觑(aka职场霸凌):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阿拉斯泰尔又是个娃娃脸,可能必须蓄胡子才能变得成熟一点。
娃娃脸丈夫很可爱,也很辛苦,她去新兵营探望他,都把他感动的不要不要的。他实际负责安大略省与魁北克省的多个新兵营的建设工作,琐事非常多,整天有人拿文件给他签字,还要经常开会。
看来文山会海在所难免呀。
*
肯尼迪大使一家圣诞节回了美国。
这次,老乔铁了心要把孩子们全都留在美国,令他最为烦恼的并不是最小的儿子鲍比,而是长女罗斯玛丽。罗斯玛丽的脑部受损,智力低于同龄人已经是肯家所有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了,但这对于事事要强的老乔和罗斯几乎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夫妻俩竭力想让罗斯玛丽成为“正常人”,结果不但夫妻俩内心备受煎熬,罗斯玛丽也很焦躁不安。
乔之前说过,父母非常担心罗斯玛丽会未婚怀孕,这对于虔诚的天主教徒罗斯来说会是无法接受的奇耻大辱。以肯家的财力,想要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婿是很难的,但降低标准找个哪怕是看中了罗斯玛丽的信托基金的女婿应该不是很难。
罗斯玛丽比凯瑟琳大3个月,现在也有21岁了,是个成熟妩媚开朗爱笑的年轻女人。她在伦敦社交圈很受欢迎,但没有什么靠谱的追求者,男人们只要听到她多说几句话就知道她的智力有问题。
她的智力不够,但肯家的门禁也不严,她常常晚上偷偷溜出去玩,可以想象没有陪伴者的她能跟什么人“出去玩”。后来老乔只好将她送去苏格兰一家封闭式管理的私立女校。
这在凯瑟琳看来压根不是问题。狠心一点,可以给罗斯玛丽结扎,避免搞出人命;但这事与她无关,她也不准备说出这个方案吓坏肯家兄弟;
或者多雇佣几个人看护她,肯家又不差钱,雇佣一位懂得教导特殊儿童(心理层面上的)家庭教师,两名孔武有力的女性陪护者,一名监管所有事务的女管家,最低4名员工就可以照顾好她。
肯家也不缺房子,可以让她单独住在一间别墅里,父母兄妹亲戚随时能去看望她。
不差钱的家庭,解决方法可是多了去了!
至于结婚,凯瑟琳觉得意义不大,对罗斯玛丽不公平。智力不够的话,很难享受爱情(如果有的话),结婚后只会沦为生育工具。而且因为她智力不够,这种事情只能由父母或是长兄来决定,她自己没有权利决定结婚与否。
乔非常苦恼,这种事情他根本无法决定。他觉得妹妹应该有权利享受爱情和美好的床上运动,但他也知道男人的劣根性,妹妹只会成为工具人;可他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又让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结婚。罗斯玛丽的身体很健康,只有脑子不好使,她怎么就能被剥夺应有的权利和应有的家庭生活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