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4(1 / 2)

加入书签

很顺利,之前加拿大人总觉得欧洲发生的战争与己无关,征兵登记工作进行的缓慢且散漫。自从伦敦大空袭之后,加国媒体每天跟进报道,加拿大人像是突然意识到如果他们不去支援孤立的英国,没准这场战争就会打到加拿大。

还有征兵点几乎每个月更新的色彩丰富的征兵海报、电台对于伦敦平民死亡的报道(其实死亡率极低,但这个就不体现在电台报道中了)、电影院正片之前的征兵广告,大大激励了加国适龄男性的血性。

在渥太华的兰斯当新兵营再次见到了阿拉斯泰尔巴肯少尉。

*

巴肯少尉调至兰斯当新兵营已经有11个月,他跟凯瑟琳同龄,现年22岁。他陪同王子与王子夫人参观了新兵营。新兵营也是要放圣诞假的,所以上一批新兵在12月初结束训练,1941年第一批新兵在1月的第一周陆续进营,因此现在整个新兵营都是名副其实的“新兵蛋子”。

加拿大的扫盲工作比隔壁美国做的好一点,但也有一半新兵不识字,新兵营因此还要负担扫盲工作。

“征兵登记的时候就会让应征者填写表格,能自己填写表格的是C等,连名字都不会写的是D等,初高中是B等,大学生A等。”巴肯少尉为明显不懂征兵分类的凯瑟琳解释,“通常征兵办公室会将大学生优先分配到空军,初高中也是空军优先,其次海军,导航员、无线电操作员、工程师都要求一定的学历。”

凯瑟琳点头:了解,技术兵种需要高学历。

“C、D等一般就是陆军了,文盲进来先学识字,至少要教会他们认识装备木箱上的单词。”

嘶,怎么听着惨兮兮的?也不怪人人都说陆军是炮灰,没文化、低素质的男人可不是只能当炮灰了吗!

以这个时代大学生人数的稀少,高中生已经算是高学历,

大学生就是精英了。

哈!难怪二战中航空兵都被叫成“少爷兵”,确实,能在3、40年代上大学的至少一半家境优渥,空军待遇好、伙食好、装备好,那可不是妥妥“少爷兵”!

军人也是职业,按照学历、身体素质分为三六九等那不是很正常。

总体来说,加国的征兵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预计将在4年内征兵共计100万人,其中一半防守本土,另一半支援英国,除了担任本土的防卫工作之外,还要支援北非战场。

陆军其实不难,新兵经过3个月基础训练之后基本就能上战场了。加国的海军很薄弱,之前基本不怎么需要海军,因此只有象征性的十几条军舰,如今要扩大海军编队,海军士兵也需要特别训练。

最重要的是飞行员训练,就是以每天单飞4小时的满负荷训练来计算,飞满400小时也需要4个月。单飞之前还需要2个月的前期训练,要学会看仪表盘、熟练起飞流程、熟悉各种飞行代号等等,毫无经验的飞行学员还需要先用双翼教练机飞满50小时才能接触真正的战斗机。一名合格的战机飞行员至少半年才能结业。

特伦顿空军基地因此教学任务十分紧张,即使复活节圣诞节这样的宗教节日,也只放假1、2天,平时周日休息。成绩十分显著,从去年4月基地建成后,已经陆续向英国输送了大概1万名飞行机组成员(包括1000多名飞行员),填补了RAF的飞行员空缺,有力支持了英国抗击德军的持续空袭。

*

晚上邀请巴肯少尉在总督府共进晚餐,凯瑟琳意外的跟他谈的很愉快,俩人在许多国际事务上的看法都很接近。

相对于英美加许多人谈共|产|主|义而色变,巴肯少尉认为倒也不必,共|产|主|义只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何尝不是被封建阶级视为洪水猛兽呢。再说,没人知道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要如何发展,苏联自己也走得磕磕巴巴,指不定什么时候这场“大型社会实践”游戏就会完蛋。

他非常反感苏联入侵芬兰,认为明明有其他的方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