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8(1 / 2)
长子埃蒙德,以及女儿英格丽德。老王子的其他后代呢?不记得了。
*
w?a?n?g?址?f?a?B?u?Y?e??????ù?????n?②??????5????????
就在凯瑟琳为了她是否是个“厄运女巫”感到烦恼的时候,苏德战场的消息陆续传来:没错,10月下旬确实下了几场雨,导致德军的机动部队前进速度缓慢到了极点,大量坦克陷入泥污中;究其原因,竟然是苏联的基建工作干的并不好,公路不够宽,也不够多,只有水泥公路或沥青公路能高速行驶。
德军的调度工作也进行的一团糟,后勤部门无法只让坦克和卡车走在公路上,德军部队乱糟糟的堵住公路。
最新情报显示,德军调了一名很有手腕又精明的后勤上校去东线前线,狠抓了一周调度问题,目前德军的坦克、卡车全部改用汽油,公路上只允许机动部队高速前进,步兵配发高筒皮靴,只许走在公路两边或经由路况较好的乡间道路。
莫斯科的消息,红场阅兵仪式仍然如期举行,时间在11月7日,就在阿拉斯泰尔带着米沙到达乌斯怀亚这天。
这天,也是德军正式进攻莫斯科的第一天,莫斯科战役打响了!
*
参加阅兵仪式的青年士兵手握钢枪头戴钢盔,离开红场便奔赴最前线,数万青年来到莫斯科郊外30公里的战线上,用他们的血与肉铸成防线。
但对上克服了暴雨和动力问题的德军来说,这些可怜的士兵只是数字。
莫斯科战役打得更为惨烈、艰难。德军每天推进大约2公里,有的地段一天推进5公里,因此形成了一长段锯齿状的前线。终于在一周后,兵临莫斯科城下。
此时,德军兵分两路,一路围困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一路猛攻莫斯科。德军中还有许多盟国部队,此时欧洲尚有多个国家或主动或被迫成为德国的“盟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维希法国都派出了成建制的部队协同作战。
德军指挥官并不喜欢这些外国部队,认为他们都太差劲,远比不上高素质的德国士兵。但战争嘛,需要大量炮灰,指挥官倒是不吝惜派遣这些部队进行艰苦的冲锋作战。
消耗战打的是资源,资源包括人口/士兵。
每天的阵亡人数都触目惊心,德军损失跟苏军的损失达到了1:3甚
至1:2。
德国空军的支援也不太给力,因为实在是太冷了,白天气温低至零下20度以下,高空更冷,摔了几十架飞机后,德国空军不得不停止空中支援作战。
幸好苏军也没有能在如此恶劣天气下进行作战飞行的战斗机,双方都没能掌握制空权,在这方面算是“平手”。
而就在德军正式攻入莫斯科城区的当天,11月22日,太平洋也发生了一件震惊美国的大事: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