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2 / 2)

加入书签

这三个侄儿中最年长的那个今年十二岁,是辛长平二弟辛长安和弟妹小吴氏的独子,名叫辛庆。

小吴氏是辛长平他们娘亲吴氏的娘家侄女儿,嫁过来生了二子一女,只站住了辛庆这一个,另一双儿女都没过周岁便夭折了。

是以辛长安与小吴氏平日里对辛庆宝贝非常,养得他白白胖胖的,长得一副老太太梦中情孙的模样。

另外两个小些的,一个是十岁的三郎叫辛砚,另一个和辛月同岁的四郎叫辛墨。

两人都是辛长平三弟辛长康的儿子,他们的母亲是朱童生的幼女,如今二人都跟着阿公朱童生念书。

辛长平搬去县城之前,这三个小子最小的也有三岁多了。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ī????μ???ε?n????????⑤?????o???则?为????寨?站?点

以前辛长平在村里时,也经常抱着他们在膝上给他们讲故事,带着他们去山里找好吃的野果子,是以熟悉得很。

三人一见着辛盛身上崭新的袍子,便羡慕的夸赞道:“大堂兄这过年的新衣真好看,娘亲还说今年大伯母怀孕不能给大家做衣服了呢。”

辛盛连忙说:“今年娘亲没法做大家的新衣了,都是裁下布料请别人缝的,你们也有,都在包袱里呢。”

三人听了都开心起来。

辛盛从驴车上下来和辛庆勾肩搭背,他俩年纪最接近,以前见天的一起上山追兔子,下河摸鱼。

辛墨和辛砚则凑在辛长平身边闹着要帮大伯驾车,其实主要是好多天没骑驴了,心里痒痒。

别闹了,两个还没驴高的小子,谁敢让他们驾车,别翻了车把他们自己压出个好歹来。

辛长平只能板起脸来让两个皮小子乖乖去车上一边一个的坐着。

“秀才老爷回来了。”一路上遇到村里的族亲各个都热情的同辛长平打招呼。

又夸赞辛盛道:“盛哥儿又长高了些,瞧这摸样一表人才的,不愧是秀才老爷家的少爷,日后定也是个有造化的。”

一路上给辛盛这个薄面皮的儿郎夸得面红似血,好不容易才穿过了大半个村子到了自家。

辛家三兄弟的院子是挨着的一排,其中辛长平的院子是辛家原来的祖宅,两个弟弟的院子是后来族里划的地基新建的。

自辛长平一家搬去县城后,祖宅就只剩他爹辛丰收住。

后来辛夏娘带郭玉娘回来便跟着她爹一块儿住在大哥的院子里。

这院子当初辛长平考上秀才后,族里出钱重建了一次,房子修得又结实又宽敞,足足六间大瓦房。

辛长平将驴车赶进了院子里,辛丰收听到动静从堂屋里出来,便嘱咐几个小孙子:“去叫你们爹娘过来。”

“好的,阿爷。”辛庆和辛墨应了一声便往自家跑去,只辛砚赖在这边,说要帮着卸驴车上的东西,瞧见不少村里难得见到的点心匣子,便嘴馋的抱得紧紧的。

惹得刚赶过来的辛长康没忍住上前一脚踢在他屁股上,笑骂一声:“你小子这没出息的样子,你老子平日里亏了你嘴是怎么的?”

“镇上的点心哪有县里的精致好吃。”辛砚机灵的几步躲到他大伯的身后。

还挤眉弄眼的问他大伯说:“大伯,有没有赵记糕饼铺的桂花糕?我最爱吃这个了!”

辛长平被他的怪相逗得笑了起来,连连点头说:“有的有的,忘不了你小子爱这个,去年一匣子桂花糕你一个人就吃了一半,你大伯母早早就跟赵记糕饼铺定好了,这次有一匣子是单给你一个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