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4(2 / 2)

加入书签

楼上的房间里可不止有上回潍县县试的巡考官及另一名暗中护卫过辛盛的近卫军,连县试时的主考官竟然也在。

辛长平和辛盛进了屋里,见到这搭配,皆是一愣,一脸疑惑的上前和二位大人见了礼。

他们开的这间是个上房套间,这外间有一张大圆桌,六个人便围着桌子坐下,巡考官大人才出声说:“今日我来此,是为了传递皇上的旨意。”

辛长平和辛盛一听,忙又要起身准备下跪,却被巡考官按住,说:“并无圣旨,只是几句口谕。”

其实以往皇上的口谕也等同于圣旨,都是要跪下听的。

这就要说起当年成帝在外打仗,明相守在后方,常常接到成帝口谕,对这动不动就要下跪听的礼节烦躁不已。

明相与成帝结识于市井,乃是至交好友,他对成帝没甚么顾忌,直接回信说没事少给我传话,传一次跪一次怪烦的,不重要的事情攒一攒,攒多了再传。

成帝有点话痨属性,便是没事也想跟好友聊几句,便直接改了规矩,传口谕时,接信者不用行跪礼。

辛长平和辛盛便又端坐下来,巡考官再才接着说:“皇上口谕,辛盛之卷朕已阅过,才华横溢实乃天赐朕之良才,潍县县试主考官举荐有功,但因辛盛年纪尚幼,如今朝野又起风波,不得张扬行事,以免朕之良才未及长成便招人眼,故此次红卷之荐结果先匿下不表,待明年再说。”

主考官也是才听说,他先前还奇怪,为何红卷送上去近两个月了,都没有结果,今日才知晓,自己举荐的卷子竟然一路被呈到了皇上面前。

原先他不过是想帮辛盛跳过几年的光阴虚度,看能不能帮他取得秀才功名,好参加今年的乡试,毕竟乡试三年才得一次,且难度甚高,一次就能中的是极少数。

如今卷子到了皇上手里,皇上留下了辛盛的卷子,没有打回到上一级,那一旦公布了,辛盛便有可直接参加明年会试的资格了。

皇上说得也有理,若是辛盛明年参加会试,也才十四岁,这般幼龄,若是提到官场上,有拔苗助长之嫌,不如晚一年再公布,到时候辛盛参加四年后的会试,十七岁虽依然年轻,但以往也曾有过十八、九岁的进士,十七岁也没那么扎眼了。

于是主考官频频点头,道:“皇上所虑有理。”

辛长平和辛盛则是半响回不过神来,红卷之荐读书人自然都知晓,可他们只听说过有这回事,却不曾听过谁真的被举荐得了功名。

更何况是一路递到了皇上面前,能直接跳过院试、乡试,一举取得举人功名这等大好事。

辛长平想起自己几次乡试折戬沉沙的经历,都忍不住对自己儿子投去羡慕的眼光。

辛盛心中自然惊喜,但毕竟年少,心中有些惶恐,忙起身道:“多谢皇上一片爱护之心,草民感激涕零。”

巡考官笑着说:“皇上还有言,先前护卫你的两名近卫军,今后依然跟随你左右。”

两名近卫军一起站出来应声道:“属下遵命。”

巡考官说完了这些事,便起身要走,辛长平挽留他一起吃个晚食,他说还有公务在身急冲冲的走了。

主考官也没有多留,说如今府试,同僚都被抽走判卷,他堆积的公务甚多,需回衙门加班,走前拍了拍辛盛的肩膀勉励了一句:“你之才高,将来必居高位,万万莫要负皇恩。”

只剩辛长平、辛盛和二位近卫军大人,辛盛忙问:“还不知二位大人姓名?”

以后长期跟随在辛盛身边,确实需要通一下姓名,皮肤黝黑的那位说:“我名金刃。”

皮肤白皙的那位说:“我名金戟。”

互相认识之后,金刃和金戟便隐匿了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