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5(2 / 2)
后来朝廷四处筹集的赈灾粮到了安州,成帝自揭身份,把明相带在身边帮忙处理赈灾事务,等安州的旱灾平稳度过后,成帝作为皇子,得到了他父皇的青睐,被立为太子,明相则被成帝招募进了自己的幕府。
明相乃是一奇人,他是国朝立国以来唯一一个身无功名却高居百官之首的人,也是一个主动散尽家财的人。
当初他主持的土地改革以安州为试点,世家皆讽刺他自己便出生世家,却甘做皇家鹰犬,替皇家抢夺世家土地。
明相到了安州第一个去的便是自家所在的安乐县,将吴氏宗族解散,自家名下的土地全部分给百姓,一亩都不留,放下来话来:“世上再无安乐吴氏,我乃安乐县一小民。”
见识了明相的决心,再又有跟随成帝四处作战满身嗜血之气的军队在侧,安州世家或迫于武力压迫,或迫于明相承诺的海贸巨利,抱紧的同盟起了裂痕,被逐个击破。
安州的土地改革进行得还算顺利,不少原本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却只有两三亩薄田的百姓,纷纷获得了产出足够养活自己的土地。
指望安州大乱起来的其他州府的世家见状坐不住了。
第72章
世家们仗着钱多、粮多、私兵多,摆出一副誓死抵抗的架势,若是皇上敢动他们的土地,他们就敢联合起来揭竿而起。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还煽动人心的说道:“这天下又不止是周家的天下,周家坐天下两百年了,也该换人来坐了。”
各地世家还另纠集了大批闲汉四处散播谣言,说皇家连世家的田地都能说抢就抢,现在嘴里说着分给百姓,将来要收回来百姓难道守得住?
百姓开智的少,多为愚昧盲从之辈,见大家都这么说,竟也信了,一时之间,除安州外,各州皆异动。
成帝一开始是顶着压力支持明相继续土地改革的,可等军队都开始粮草不够,而世家大族纷纷约好了似的,一粒米都不往外卖,成帝才开始和明相诉说压力。
毕竟军队若是哗变起来,国朝真得覆灭。
于是明相的土地改革之政,只在安州进行了一年多便草草收尾。
土地改革失败之后,明相当初提出的海贸依然在进行,只是参与者从预想的世家豪族,变成了少部分世家豪族,大部分皇室宗亲。
周家的皇朝历经二百年,散落各地的皇室宗亲数量不比世家豪族少多少,他们各个也都是有不少土地的,只是在土地改革的政策公布出来之前,各地宗亲就被成帝以大庆之名召集到了京城。
关着宫门进行了一番友善的交流之后,宗亲们名下的土地大半都被成帝置换成了海贸商行的股份。
当初一个个哭丧着脸从京城回来的宗亲,回到家里闭口不言在京城遭受了什么,只等着看各地世家豪族的下场。
有道是独乐了不如众乐乐,独哭哭不如大家一起哭。
结果土地改革的政策嘎然而止,皇室宗亲们得知后躲在家里又大哭了一场,若不是后来海贸着实挣钱,说不定揭竿而起的要从世家豪族变成皇室宗亲,周家人造周家人的反了。
台上的说书人讲到安州土地改革结束后拍了醒木,又说了句待下回分解。
茶楼里听得意犹未尽的众人纷纷起了谈性,有人说:“不知安州当年失了土地的世家和得了土地的百姓,如今是何情形?”
安州挨着京城,贺州过去不算近,在场倒是没有多少人去过,只有一个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