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3(2 / 2)

加入书签

资料上显示,方敬秋在国内并没太多同业的人脉,但亏得有个好导师铺路,回到联邦后得以开办了第一次个人珠宝设计展览,往后能不能在国内打响名头,就看这次展览是否成功。

方敬秋突然回国,想来多半也是为了设计展的事。

阮逐舟刚要继续翻页,听见07号又道:

[宿主,您的下一个任务就与方敬秋的展览有关。]

[接下来,方敬秋会邀请作为老同学的时渊参加自己的首个设计展,按照主宇宙设计的节点,您需要在展览上现身,给展览制造混乱,刁难时渊和方敬秋二人。]

[这次任务中系统依旧会展开实时监测,不仅要对破坏展览秩序产生的轰动值有一定要求,还需要让主角时渊的情绪值产生足够的波动。]

阮逐舟把资料合上,放在一边,又拿起另一个文件夹打开,淡淡应了句:“知道了。”

07号一愣:[宿主,这次可是双重维度监测,您不准备想想办法吗?虽然您身家权势对方敬秋算得上是碾压他的级别,不过想要大闹展览现场,至少也要先搞定展览的安保问题……]

阮逐舟食指在嘴唇上点了点,07号顿了顿,闷闷不乐地住口。

阮逐舟定了定神,继续看下去。

手头的这份文件,是阮氏集团过去的发展资料的汇总浓缩。

有了这资料,加上阮逐舟这个身份原有的记忆,阮氏集团的发家史在他心中逐渐有了清晰的脉络。

阮氏集团一开始是靠着木材业发家的。

这个看似并不高端的买卖,在联邦实则鲜有人知极其暴利。

联邦林业资源丰富,尤其是拥有大量的高端红杉木,一棵树的木材在市场上甚至可以卖出五十万元的高价,“阮逐舟”的父母抓住时机,依靠转卖木材,迅速积累起原始资本。

很快,联邦出台了新的林业环保法规,阮氏集团此时已经稍有起色,很快转投其它业务,这种滚雪球的利滚利让阮氏集团迅速壮大,不到两年便挂牌上市,在京城商界站稳脚跟。

可以说,阮氏集团的嗅觉相当灵敏,在察觉到木材业受到政策影响,还没产生什么风吹草动时就迅速抽身,来了个无痛转型,许多新员工甚至全然不知道,阮氏最初就是靠着卖木材这种低端的生意起家的。

阮逐舟扫了两眼,目光定格在一页纸上,细细读了一遍,眉头越皱越深。

他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串号码。

过了几秒,电话被接起来,那边的人显然还不熟悉阮逐舟的号码,接电话的语气都有点迷茫:

“请问是哪位?”

阮逐舟开门见山问道:“我看到集团法务部的记录,几年前曾经有一桩诉讼案子,最后被撤销了。是谁提出的撤销?”

对面愣了愣:“哦,小阮总好!您稍等,我让人查查……”

过了十几秒,电话被法务部的人接起来:“小阮总您好,我是法务部的副主管,当年这个诉讼案我经手过,是咱们集团还没上市之前,经营木材生意时候的事了。案子是原告方撤销的。”

“你详细说一下当时的情况。”阮逐舟说。

法务部副主管:“是这样的小阮总,当年咱们董事长,也就是令尊在林场采伐时,曾经有附近的村民和护林员联名向当地法院提出抗议,当时保护法规还尚未出台,因为这个事,有段时间双方闹得很僵。”

阮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