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1 / 2)
这工作室的租房合同签了多少年?递增是怎么约定的?你这么舍得砸钱装修?”
被付雨宁问这个,姜屿不自在地摸了摸鼻梁:“我买了。”
买了?!
多么陌生的词汇。
付雨宁突然什么话都不想再问,真的多余操这份心,早知道还免费帮他揽什么宣传的活儿?!陈嘉映也应该大收特收他设备的费用!!
“毕竟以后就在这里定居了,这个工作室和画廊应该能用很多年。如果只是租的话,到期了搬来搬去,还要重新装修,到时候还得花钱。所以长远来看,买下来更省钱。”姜屿分析得头头是道,表明他不是脑子一热,冲动消费。
“真的不回B市了?”
“你要是想去的话,还是可以考虑。”
姜屿领着付雨宁从进门的第一幅作品看起,就是从门外远远看很像一片起伏的红色山脉那张。
凑近了付雨宁才发现,那画面里分明是一排藏袍的裙袂,在高原的山风中烈烈翻飞。姜屿利用长曝光和对镜头的拖移,让画面移动,呈现出起伏叠嶂的红色线条。
这幅作品被精挑细选出来安放在入口处,展示在所有作品之前,显然是作为一个Intro,也是一种定调。
付雨宁看完作品,视线移到右下角,发现那里贴着的作品标上面只简洁地印了作品名称和拍摄时间。
他转向姜屿,佯装不满地问他:“不是说是特别导览场,怎么不给我仔细介绍一下?导览员态度这么敷衍,等下就去发避雷帖。”
姜屿捏了捏付雨宁的手,笑着说:“有一个观念,说当代艺术是解释的艺术,每个观看者都会得到自己的解释。”
“自己的解释?”
“所以你先说说你看出了什么?”
“我看出了什么?”付雨宁组织了下语言,斟酌着开口:“你终于愿意拍人了?虽然不是那么直接,但是衣服应该也是人的一部分。”
姜屿点点头,再次捏了捏付雨宁的手,由衷地吐槽:“真希望那些艺术评论家也能像你这么独具慧眼。”
“什么啊……”
看过入口处的那幅作品,姜屿又带着付雨宁转进主展厅,主展厅里存在感最强的当属这个空旷空间正中摆着的那个像装置艺术一样的大摆件。
付雨宁走过去仔细一看,这大摆件不是别的,正是开幕展的主题“山山而川”四个大字。
姜屿这时候终于舍得介绍几句,但语气甚至带点嫌弃:“这完全是顾青的主意,他提议把这次展出的所有作品专门洗出来一份,全部剪碎之后再重组拼出这四个字。我说这纯粹就是没事儿找事儿给大家增加工作量,顾青说我不懂当代艺术……”
“就是拼这个拼到大半夜,然后往纸板上一躺就睡着了?”
“对,你说他多丧心病狂,他负责出馊主意,然后让我自己负责带头拼!”
付雨宁憋笑困难,勾着嘴角说:“这不挺好,本来你就爱随地大小睡。”
这之后,姜屿就放开了付雨宁,让他自己跟着规划设置好的动线参观。
付雨宁在每一幅作品前都驻足很久,他的心早就从之前站在门外的怦怦直跳到被炸到出奇的平静。这时候,又从平静里生出一些细细密密的痛。
姜屿展出的这组作品,大量运用了长曝光和双重曝光的手法,制造出异常平静的美感,让每张照片都像琥珀一样凝固住画面里流动的光线、时间和生命。
那是一种带着诗意和神性的美,就像川西本身,参观者大概都会震颤于此。
但付雨宁却知道,这些起伏曲折的画面,错乱纠缠的线条还有颠倒旋转的世界,灵感应该都来自于姜屿幻视发作时病态的视觉。
姜屿在停滞创作很久之后,终于坦然地面对和展示了他的病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