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1 / 2)
,只是希望你用流民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曾经,能对他们好些,别一味压榨盘剥。若叫我知道你不能善待流民,你也不用回宫来了。”
“奴才不敢。”曹康哐哐磕头,“奴才定不会使阿哥名声沾染丝毫污迹。”
弘书道:“记住你说的话。”
来保带着曹康风风火火的去忙了,三月已经过了大半,再有一个来月天气就会回暖,介时蜂窝煤需求减少,就不好推广了。来保打算,在一个月内,让京城人人都知道蜂窝煤和六阿哥的名字。
弘书开始写自己的计划书。
用骈文写了上百字后,弘书怎么看怎么别扭,将纸一揉,重铺一张。
标题:儿臣叩请圣安,现已做好蜂窝煤推广计划书,请上御览开头:为将蜂窝煤尽快推广惠及百姓,……,预备做以下几项工作:一、……;二、……;三、……
以上内容只是暂定,将会在行动过程中随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望悉知。
皇六子,弘书敬上。
弘书满意的放下笔,吩咐朱意远:“等晾干后,送去养心殿。”
于是在两个时辰后,胤禛看到了来自儿子的第一封奏疏。
第一眼是显眼的句读:“不伦不类。”奏折哪有用句读的,回头得着人教教这小子奏折该怎么写了。
细看内容,简单直白,详细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无处不在的马屁。
镇日被朝臣奏疏里连篇累牍的啰嗦马屁烦的不行的胤禛舒服了。
不愧是朕的儿子,第一次写奏疏就能写到朕的心坎上!
这群大臣就不能学学朕的儿子?!
一封奏疏正事说不了两句,全是拍马屁,读书人的风骨呢!
胤禛看完后,除了满意儿子表现出来的办事有条不紊、统筹全局的能力,更想做的是将儿子的奏疏挂在御前展览,让那群大臣都知道知道什么样的奏疏才是他老人家的最爱。
但是……
胤禛叹了口气,想到被他压箱底的奏请立太子的折子,默默将儿子的奏疏收起来。
“去跟六阿哥说,朕知道了。”
弘书看着来传话的小黄门,有些懵:“所以,该发还我的折子呢?”
小黄门更懵:“啊?苏公公没给奴才东西啊。”他就是个传话的,连皇上面都没见着。
弘书无语,便宜爹不该朱批之后将折子还回来吗?这样以后要是有什么问题,他也能把折子拿出来说早就汇报过了啊。
现在是怎样,扣着他的折子当没这回事,以后要是不满意了随便找借口收拾他?
脑补阴谋的弘书挥挥手,示意章元化给小黄门看赏。
来保带着曹康在外面四处奔走、积极筹备,弘书在宫里遥控指挥,不过没指挥几天,他就不得不放手让来保自己看着办。
康熙要移葬景陵了。
胤禛亲自扶棺过去,宫里宫外,上到太后,下到官员,全都要去送葬,弘书自然也不例外。
三月二十五日,所有人在寿皇殿集合,经过一套复杂的仪式后,大部队奉着棺椁从朝阳门出,往景陵而去。
弘书走在队伍中间,一边哭一边看路两边跪伏哭嚎的百姓,心里猜测着,这里面有多少是官府找来的,有多少是真心自发来送行的。
等他死后,会有百姓真心来送吗?
景陵距离京城不远,送葬队伍却也走了五日才到,又是一番复杂的仪式,终于将康熙梓宫送进了享殿,期间胤禛哭的几欲晕厥,甚至一度想留下守陵几日,被众大臣再三劝阻才作罢。
他不能留,就下旨给诚亲王和十四,让他二人暂留数日,照看陵寝一应典礼。 网?阯?F?a?b?u?页?ǐ????ǔ???ε?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