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2 / 2)
“就和成语一样,将朝廷政策编在一个个故事里,通过话本、戏曲、说书等形式传播,不会比幻灯机的效果差什么。”
胤禛叹气:“你说的对,但现在就是没人能做这些。”
朝廷的官员自持身份不愿意做这些,而且现在的大风向就是愚民,官员们不想百姓对朝廷政策太了解,毕竟百姓了解了,他们还怎么欺上瞒下、从中获利?对于朝廷来说也是,愚民更好统治管理。
民间的呢,又怕他们乱来。毕竟这些人一散出去,你怎么知道他们在外会把故事里的政策改成什么样子?
这个口子不敢放,必须要牢牢握在朝廷的手里才行。
弘书知道阿玛的顾虑,这种顾虑也是对的,宣传口必须掌握在国家手里。
他想了想,道:“皇阿玛,您觉得,办一个面向百姓的邸报怎么样?”
“面向百姓的邸报?”
“对。”弘书道,“只用大白话写,除了写朝廷关于民生的政策,还可以写最近的粮价波动,可以写哪个地方出了什么新奇东西,甚至可以写一写东家长西家短,这些都是百姓爱听的东西,他们即便不认字,也会主动去找认字的人给他们念。”
“等时间长了,说不定他们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一些简单的字呢。”
这不就是民间的小报?胤禛对民间小报有过了解,这些小报囿于成本和距离,大都只在很小的范围传播,而且内容大多都……额,带点颜色,一般只要不发布什么反动言论,朝廷都不会管。
其实邸报严格来说也不是官办的,因为它是由是朝廷官员自发印刷经营的,不过因为朝廷对内容的严格把控,也算是半官方性质。
倒不是不行,胤禛觉得儿子说的还是有可操作性的,他道:“那你怎么解决成本和距离问题,邸报可不便宜,百姓买得起?”
弘书立刻拍拍胸脯:“您忘了您儿子了?我马上回去研究,将印刷的机器改良,降低印刷成本,还有纸张,不用太好的纸,用竹纸、麻纸,只要字能看清就成。至于距离,虽然可以走驿站,但成本也不能忽视,不过咱们不用指着卖报纸的那点铜板将成本赚回来。”
胤禛挑眉:“那你打算靠什么赚?”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宣传。”弘书斩钉截铁道,“商户可以在咱们报纸上付费打广告,比如蜂窝煤,内务府给我付五百两银子,我就在报纸上面刊登‘京城内务府出品蜂窝煤,便宜又好用,一文钱三个’这样的广告语。”
“……”胤禛无语,“合着是又惦记上朕的私库了?”
还内务府给,内务府的银子不就是他的?况且蜂窝煤还用你这个报纸宣传,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全国大一点的州府基本都有了这个东西的身影。
农村就不用考虑,他们有出门就能捡到的柴薪,弘书叫屈:“皇阿玛您怎么能这么想我,我什么时候惦记过您的私库了,我就是举个例子!”
又小声嘟囔:“况且现在您私库的那些银子,不少都是靠我给的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