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0(1 / 2)

加入书签

玛跟阿玛也是不一样的吗,为什么他的阿玛曾经看到他看闲书就要生气训斥呢,弘暾心中流下羡慕的泪水。

时间一晃,半个月就过去了,太医宣布弘时的身子已经彻底养好,完全没有问题了。

送走太医,弘时在下人的劝说下裹上一件大氅,在院中呆立。

这府中,真安静啊。

不知站了多久,弘时迈开有些发麻的腿,沿着游廊漫无目的地在府中游走,不知不觉间,来到董鄂氏的院外。

院门关着。

“爷,奴才去叫门?”贴身伺候的太监小心翼翼的问道,自从阿哥醒来,福晋就回了这院子,再没出来过。

弘时怔怔看了半响,才微微摇头,继续游走。

不知不觉走到后院的荒凉处,没路了,弘时本打算离开,却忽然在角落看到一个有些熟悉的背影。

“惜容?”

背影一顿,手忙脚乱的收拾了几下后,肩膀忽然下榻,自暴自弃地转过身,低眉垂眼道:“爷。”

正是为弘时生下一子的钟氏。

钟氏此时形容并不好,曾经得到弘时喜爱的娇俏容颜犹如枯萎的花朵,干巴乏味,没有生气,身上的衣裳也很旧,弘时依惜记得,这好像是钟氏才生了永珅时他赏的布料。

“……你怎么在这里。”

钟氏沉默了片刻,才艰涩道:“今日重阳,我想给永珅送点菊花糕下去,他最爱这个。”

重阳节,是祭祖的日子,永珅作为夭折的幼儿,是不能享受祭祀的。但钟氏想儿子,就找了个角落给儿子供奉。

“今日……是重阳啊。”弘时叹息的声音很轻,然后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去。

永珅,他不敢去想。

回到书房,弘时在书桌前枯坐许久,才拿起许久不曾握过的笔,一笔一划地写起奏折。

然后揣着奏折去西华门递牌子求见,但一直等到宫门落钥,也没能等来传召的消息。

章元化等人在外跑了半个多月,才堪堪将几个皇庄和矿山的情况摸清楚,匆匆回宫禀报。

在汇报完正事后,曹康犹豫了下,道:“主子,奴才入宫之时,听守门的侍卫说,三阿哥连着两日在宫门外递牌子求见了,每次都等到宫门落钥。”

弘书手上动作顿了一下,然后恢复如常:“知道了。”心里却在想,弘时他,这是想通了?

将章元化等人搜集到的罪证看完,弘书冷笑,果然不出他所料,从上到下没有几个干净的。

“行了,你们几个办的不错,去歇着吧。”

要动的人比较多,几乎是一网打尽,想了想,弘书还是决定现在就去找阿玛。

“来得正好,北边才来的消息,朱轼他们已经到北海了。”胤禛道。

“这么快?”弘书惊讶,京城虽然离贝加尔湖比离准噶尔近,但二十来天就赶到地方,这速度怕是也能跑死一匹马吧,“朱大人的身体没问题吧?”

他有些担忧,这可是主心骨,别给累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