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 第 35 章(1 / 2)
第35章·第35章
茶礼之后,定下了成亲的日子,在后年的二月初八,因为算了日子说明年没有好日子云云。萧家的聘礼不管在哪里都算是极其上乘的了,看的徐家的亲戚们都是十分眼热,妙真想还好她从程家带回来的首饰衣裳布匹算起来也是不菲了,要不然还有些支应不住。
徐家觉得不亏,虽然置办嫁妆花了不少,但是聘礼相应的给的多,自己女儿还是一个赚,而对于萧家而言,他们出的聘礼不少,可将来新妇的嫁妆还不是女方带过去,也不亏。
徐二鹏置办了酒席,梅氏领着人把聘礼清点了首饰好,至于妙真等萧家的人走后,就正常出来了。
吃饭的时候,妙真想的是怎么精进提高自己的医术,原本以为去程家那是一个更好的平台,指不定还可以跟御医请教医术,没想到在程家后宅,稍不留心就身陷囹圄,全都是人情世故。
席上,妙真只顾吃饭,倒是没发现包氏等人艳羡嫉妒的眼光,徐三叔之前还觉得自己要两百两要多了,现下看萧家给的聘礼,回去就准备想要人家五百两,急的妙莲直哭。
“二伯跟真真姐给了那么些嫁妆,您给我了什么?”
徐三叔不好说女儿,倒是包氏道:“你二伯母说了,这里面几十件首饰鬏髻,上等的皮毛大衣,妆花袍褂,尺头还有几百两都是你真真姐自己攒下的。你怎么也不攒下钱来?”
妙莲道:“我跟着人家去插戴,赚的些钱给您和我爹做的衣裳,头上戴的簪子,那不是啊?”
要知道贺家不过就是个两三个人的木作坊,有大活了才去组一班人来,况且贺家那位上头还有哥哥,财力一看就不足啊,如何和萧家比?
徐三叔人都快气死了,倒是跑来和徐二鹏抱怨,徐二鹏则道:“你也别为了这些把侄女儿的亲事都弄没了。我早前让你买一处铺面,好歹扩大一下店面,你又不是没钱,你偏偏不干。”
说白了,你要为你女儿找个好人家,你自己也不能太差了。
就像他如果不是廪生监生,就是有莫姑子帮忙都难。
徐三叔就道:“哪里是我不愿意,包氏娘家那就是个无底洞,她大哥在我手里借了八十两,她爹娘生病又拿了五两回去,她二哥儿子要成亲聘礼都跟我们借的二十两,还有她姐姐……”
见弟弟说了这么多,徐二鹏不由道:“这钱在你的手里,又没长着翅膀飞,你真的不借,我就不信它会到人家手里。”
其实徐三叔即便借出去这么些,他的手里还是有好几百两的,也算不上真的缺钱,就是烦恼哥哥家做的好,自家被比下去了。
梅氏正来后面绣楼,见妙真正把买来的药制成丸状,又说起徐三郎家的事情:“你三嫂娘家我就看不上,都跟吸血鬼似的。”
“娘,您怎么想不明白。三叔若非这般笼络,怎地现下三叔店里帮忙的都是三婶娘家人呢?一个月不过二钱的工钱,去哪儿找呢?”徐三叔可是个精明的商人。
梅氏失笑:
亲原本是同窗,两家原本是通家之后,但随着父亲屡试不第,家境愈发贫寒,岑家虽然也败落过不少,但随着岑渊的父亲中举后,两家差距拉开的大了。
可她相信岑渊,所以一直期盼着。
只没想到岑举人一举选了官,日后就是官身,到底不一样了。岑夫人迅速给岑渊选了一位萧家三房的姑娘,也就是刚升松江府同知的萧家三老爷的女儿定亲,她多年的情谊打了水漂,怎能不伤心难过?
所以她羡慕徐妙真,不管人家用什么法子,女儿是塞到萧家去了。
人家的爹娘有这个本事。
诊金给了一钱,轿马钱给了一钱,妙真也没计较。
到家之后已经是中午了,徐二鹏正把自己写好的一卷书,让写工写出来,再给刻工刻下。外头李伙计正用绳子系好了书,给几个少年人。
徐家以前卖话本居多,如今有了本钱之后,科举书籍增多,就连话本也配上插图了,不是单独的文字了,所以生意就更好了。
家里摆饭之后,徐二鹏就和妙真道:“真真,我想做一个类似于《便民图纂》的册子,把农桑、生活窍门和一些话本结合起来。那生活窍门呢,我想让你写一些医学常识,你看如何?”
“好啊,这再好不过了,就类似于‘鱼刺卡喉用威灵仙煎水’这种是吧?那我就可以讲防止秃发的,您看现下不少男子中间秃,就连女子产后头发也容易稀薄,我出这个肯定能吸引不少人看。”妙真很懂这些,就像现在为什么短剧受欢迎,也是因为切入核心的快。
那么脱发是从古至今都很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无论是王莽,还是魏文帝曹丕有这样的困扰,就连杜甫还写“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呢。
以前她在学校的时候就办过校刊,更何况好歹也是看某震惊部,什么热点长大的,对这些门儿清。
她是兴致高昂的,回去就先拿名人脱发举例子,以及脱发如何形成的,先提供了两种方法,再写一句“预知后法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妙真还出主意,请梅氏也写一些主妇诀窍,尤其是怎么烧菜最好吃,怎么腌菜最可口云云。
徐二鹏也觉得女儿的主意好,只是梅氏写的太慢了,妙真干脆帮她娘代劳。
不到五日,新的《知音小报》应运而生,所谓“知音”,就是这本书能够解惑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话本生活到做菜,可以算是应有尽有。
那些图画起来也很简单,都是妙真一手包办的,尤其是洗头发的步骤,怎么梳头的步骤,怎么遮发缝,用什么药粉。
李伙计专门请人沿街到茶馆或者秦楼楚馆叫卖:“最新的图书,最新的《知音小报》,头发一掉一大把怎么办?头发花白怎么办?都来买《知音小报》啊,只要一钱,只要一钱。”
原本妙真也不以为会赚钱的,毕竟一开始嘛,而且明朝虽然算是识字率很高的朝代了,但是她觉得大家有钱肯定也是买科举的书,不曾想她忘记了,也有松江府、镇江、无锡还有好些地方的
家里的氛围就是很好,爹娘也很少有拌嘴的时候,两个弟弟也都教的很好,妙真分析了一下,主要是她爹是真的有替大家遮蔽风雨的能力,钱到位了,又没有婆媳问题,极品亲戚,也没小妾,娘心里上是放松的。
而她娘呢,真的善解人意,又知足常乐,又很包容,所以她们家的日子就过的好。
但更多夫妻,都是因为家贫、婆媳问题,导致本来还没磨合好的夫妻反目成仇的都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