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等待(1 / 2)
第44章等待
姜凌的笑容很美。
她平时很少笑,就算是遇到开心的事情,也是抿着嘴轻轻一笑,或者是眉眼弯弯眼睛带笑。
但姜凌今天这个笑容和往日完全不同。
她眉毛轻挑,眼角弯起,双唇上扬,咧开嘴笑,露出雪白的牙齿。像一朵迎着太阳盛开的向日葵,明亮而灿烂。
被这个笑容感染,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在这样欢乐的氛围里,姜凌被簇拥着走进警务大厅。
一进大厅她便觉得花香扑鼻。抬眸扫视一圈,这才发现大厅的服务台上摆放了六盆娇艳欲滴的花朵,有粉色、红色的月季,还有黄色、紫色的郁金香。
阳光洒进来,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平日里严肃的警务大厅显得温馨又充满生机。
透过警务大厅服务台后面那张通往院子的门,姜凌看到了院子的一角。
平日里落满树叶、胡乱停着自行车的院子今天也清扫得干干净净,两层小楼的走廊摆着几盆栀子花,白色花朵藏着绿叶之间,为平日里烟火气息十足的生活区添了几分清雅别致。
姜凌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
她平日里并不喜欢麻烦别人,今天看到这么多人为她的事情忙前忙后,姜凌感觉有点小压力。
不过,姜凌并不讨厌这种压力。
就仿佛有什么压在肩上,虽然走路的速度变慢了,但脚步却平稳而踏实。
原来,所有的付出都能被人看到。
原来,所有被她帮助过的人都感激在心。
姜凌那颗经历两世、千疮百孔的心仿佛泡在热水里,暖暖的,晃晃悠悠的,美得冒泡泡。
姚所端着泡满浓茶的搪瓷水杯从办公室走了过来,笑着对姜凌说:“你今天要辛苦一下,晨报、日报,还有电视台的媒体记者下午会过来采访你,他们也想见证你们亲人相见的感人画面。”
看到姜凌的笑容收住,姚所赶紧补充了一句。
“放心,放心。省厅那边已经交代过了,小姜你破了青石镇案子,影响挺大。为了避免被某些不法分子盯上,这次采访有个基本原则:不露脸、不扬名。”
姜凌挺直腰杆,立定敬礼:“是!谢谢组织关心。”
姚鸿云所长看着眼前这个挺立如修竹的姑娘,眼里满满都是长者的欣慰与开怀。去年七月她来派出所报到的时候,姚所还担心内向的她没办法融入集体,没想到她这么快就成长了起来。不仅带领同事屡破奇案、发论文,还有着极好的人缘。
姚所知道派出所没办法永远留住她,但此时此刻,他还是想为她做点什么。希望她将来站在最高处的时候,还能够记得职业生涯的第一站——金乌路派出所。
“这一次为了帮你找到父母,报纸发了寻人启事,电视台反复不断的播放新闻,市局宣传科那边接到上百封群众来信,很多人主动提供线索,社会影响广泛。现在你寻亲成功,必须好好宣传。这既是人
你能来我可真是太开心了(),恏?厐???讙恏婐葶????”
?厐?襛獞?絙??()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冲他点了点头:“好,那就谢谢了。”
姜凌正准备说今天吃饭的钱她来出,魏长锋好像能听到了她心声一样,大手一挥:“小姜你放心,姚所说了今天所有开销都由咱们所里出,你不用管。你只负责好好接待你奶奶和妹妹、还有媒体记者就行了,其余的事情全部交给我们大家。”
派出所其他几个社区民警今天都没出去,打扫卫生、摆花装饰,忙了一上午却依旧精神抖擞,听到魏长锋的话也跟着说:“对,小姜,用到着我们的时候你只管开口。哦,对了,你的房间要不要搞搞卫生?”
姜凌慌忙摆手:“啊,不用不用,我昨天已经打扫好了。”
李振良和姜凌共事时间最多,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瞪了大家一眼:“知道你们劳动积极,但也要注意分寸嘛,女同志的房间怎么能随便进呢?”
刘浩然也笑着开玩笑:“你们几个有劲没处使是吧?要不帮我打扫一下房间卫生?对了,我还有几双臭袜子没洗,要不……”
社区民警们齐齐“切!”了一声,一窝蜂散了。
警务大厅一下子就空旷、安静下来。
魏长风对姜凌说:“招待所的房间我已经帮你订了一个,到时候你奶奶和妹妹就住在马路对面那个招待所。”
姜凌真没想到所里会想得这么周到。
李振良说过,金乌路派出所是个温暖的集体,果然如此。
说再多的谢谢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姜凌决定化感激为工作动力。和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吃完午饭之后,姜凌看了李振良一眼:“走!回去整理卡片。”
李振良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啊?”
不是吧,下午就能见自己的亲人了,那可是阔别21年的亲人啊,姜凌竟然能够这么淡定,还坚持工作?
姜凌看了他一眼:“怎么,有意见?”
李振良忙摇头:“不不不,没意见。坚持工作是对的。总是等着也心焦,还不如做点正事分散注意力。”
姜凌说:“媒体记者下午才能到,趁中午有空赶紧整理,免得忘记了。”
李振良有些无奈,遇到一个工作狂领导,怎么办?
能怎么办?努力工作呗。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能他一个人卷啊,李振良一把拉住刘浩然、周伟:“走!别午睡了,一起到办公室讨论案子。”
案件组四个人一起回了办公室,刘浩然和周伟将小黑板挂在墙上,再拿出一盒粉笔,做好了准备工作。
李振良介绍完今天的提问细节之后,看向姜凌:“小姜,我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姜凌:“讲。”
李振良说:“我觉得你最后批评应玉华的那些话都是对的,她并不是真心想死,就是想通过割腕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同时也可以让陈暮内疚,成功戒毒。她的做法既幼稚又自
() 应,那就说明对方在说谎或回避。
刘浩然冲着李振良竖了竖大拇指:“厉害了,良子,你懂的理论知识越来越多了。”
李振良想笑,但他忍住了。
模仿着姜凌的表情与动作,拿出一张又一张的卡片,一张张对标基线反应,哪些是笔画陡然加深的,哪些是字体歪斜的,哪些是字迹突然变浅的……这些偏离基线反应的问题都被他挑了出来,并且粘贴在了小黑板上。
经过一番整理,大家开始热烈讨论。
最后得出了四个结论,由周伟记录在小黑板上。
第一,应玉华是个自私的恋爱脑。
虽然恋爱脑这个词在九十年代还不流行,但是很奇怪,当姜凌一说出来,谁都听懂了,而且接受良好,觉得这个词生动又形象——满脑子只有恋爱那点事,可不就是恋爱脑?
第二,应玉华很清楚毒品的危害性。
她不敢让人知道事实真相,有强烈的羞耻感,曾无数次监督陈暮戒毒,这说明她很清楚吸毒的后果是什么。
第三,应玉华并非不可救药。
至少她也痛苦挣扎过,对父母和兄长有着强烈的愧疚之心。至少她选择的是割腕而非跳楼,并非一心求死。只要一个人有善恶之分,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只要一个人还有求生欲望,那她还有救。
第四,应玉华后续大概率会吸毒。
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她想通过吸毒-戒毒的亲身经历来做表率,向陈暮证明戒毒很容易,从而挽救陈暮;第二种,她破罐子破摔,想和陈暮一起沉沦。不管是哪一种,如果不及时干预,她吸毒的可能性很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