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 带新人(1 / 2)
第92章·带新人
派出所询问室那扇简陋的木门在身后关上,姜凌深深吸了一口气。
一楼走廊的尽头,那两盆熟悉的茉莉花被新同事照顾得很好,枝叶绿油油的,洁白的花朵在枝叶间绽放,香气四溢。
晨起的阳光照过来,正投在那两盆枝繁叶茂、花开灿烂的茉莉盆栽上。
也温柔地披洒在忙碌一夜没有休息、满身疲惫的姜凌身上。
阳光并没有驱散姜凌心头那沉甸甸的寒意。
说实话,面对这样的家庭暴力案件,姜凌心里没底。
虽然刚才姜凌说得斩钉截铁,但她知道我国司法实践也是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现在想真正严惩张明辉,困难重重。
在现在的法律背景之下,虐待家庭成员定罪门槛高、量刑起点却很低。情节恶劣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只有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才会处两至七年有期徒刑。
什么是情节恶劣?在取证困难、鉴定标准落后、孩子无法清晰指认的情况下,认定难度很大。像小宇这种心理创伤,根本不会被法庭采纳。
法官可能会认为孩子需要抚养,过分惩罚父亲对孩子不利;或者在当时“家是法外之地”思想影响下,法官会认为父亲管教孩子下手重了一点是家事,应以批评教育为主。
张明辉是小宇唯一监护人,这既是魏长锋先前处理方式温和的原因,也有可能成为法官、检察官、社工的顾虑:把父亲重判或者关押,孩子谁来养?
送福利院?九十年代的福利院条件差、人满为患,更没办法提供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送亲戚?张明辉从鄂省调过来,他的亲戚多在外省,关系复杂且经济普遍不宽裕,谁会愿意承担一个才七岁孩子的抚养责任?
更重要的是,张明辉太会演!
刚才在询问室里姜凌就发现了,他虽然是读书人,但关键时候很能放下身段,一屁股坐在地上,抱住魏长锋大腿哀哀哭求,言辞恳切、句句走心,任谁听了都会动容。
他若是在法庭痛哭流涕,表示“这是一时冲动”、“后悔莫及”、“都是为了孩子好”、“保证以后不打”,很容易被法庭采信为“悔罪表现”和“教育改造可能性大”,从而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依据。
就算闻秀芬与邻居们上庭作证,指认张明辉长期对小宇施加虐待,那又怎样?七岁的孩子容易受暗示,或者因为恐惧表达不清,只要毛巾厂领导出面保张明辉,教唆小宇翻供……
想到这里,姜凌心里很不是滋味。
警察能够做的,只是立案侦查、寻找证据,提交检察院,最终张明辉会怎么判决,并不是警察说了算,更不是姜凌一个人说了算。
到底应该怎么办?
姜凌的目光落在那两盆茉莉花盆栽上。小小的花朵,娇怯怯迎着阳光绽放,美得柔弱、美得圣洁。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这句话,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攻击性转移。这种人往往是生活不如意者,他们将负面情绪发泄在更弱者身上,比如妻子、孩子。”
“第二,极端的控制欲和扭曲的权威感。这种人往往将儿子视为私有物,儿子稍有反抗便会使用强硬手段进行镇压。”
“第三,可能的代际创伤。这种人往往有一个不幸的童年,经受过来自父母或其他长辈的暴力,有样学样,习惯性使用暴力作为控制手段。”
“第四,怨恨转移。这种人往往因为憎恨而心理扭曲,将这种不满、仇恨投射到孩子身上。”
郑瑜点了点头:“你分析得挺全面了。我看张明辉这个人,极有可能是这四种动机的混合体。第一,他是一个失败者。你想,他要是在原来的单位混得好,也不会调到一个快要倒闭的毛巾厂来。”
李振良“嗯”了一声,“对啊,牡丹毛巾厂以前虽然很有名,但这几年效益越来越差,仓库里堆积了一大堆存货卖不出去,工人都担心下岗呢。这个时候张明辉调过来,说是说有专利、受重用,但真实情况谁知道呢。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他以前在鄂省江城市红星毛巾厂,那可是个有近万名工人的国营大厂,比咱们市这个要有实力多了。”
郑瑜很喜欢姜凌这个小组的讨论氛围,兴致勃勃地指着第二条犯罪动机继续发表个人意见:“这点很明显。张明辉才调过来不到半年,邻居就两次报警,他长期虐待小宇,惩罚手段既有殴打,也有饿、禁闭,控制欲太强。”
姜凌点了点第三条:“张明辉亲口说过,他小时候父亲经常打他,打断了几根烧火棍。唉,这是暴力的代际传递。”
郑瑜重重地拍着黑板:“前面三点相对容易取证,小宇身上的伤痕、邻居的证词、闻秀芬的两次报警记录,这些都能证明张明辉存在以上犯罪动机。就是这第四点,想要证实张明辉憎恨妻子,并将这份憎恨转移到小宇身上……”
说到这里,郑瑜摇了摇头:“难!难啊。”
刘浩然也跟着摇头:“是啊。跨省取证,再加上张明辉妻子已经去世两年多,恐怕连找个证人都难,怎么搞?”
周伟沉吟道:“跨省取证虽然流程复杂,但只要我们决心大,让钟局出面协调,也不是不行。就是张明辉妻子的死因……虽然我们都认为存疑,但两年过去,尸体已经火化,房子也退回原单位,人证、物证都麻烦。”
郑瑜咬了咬牙:“再麻烦,也得做!前面三点,就算我们提供足够的证据,只要张明辉认罪态度良好,法庭也可能会因为他是小宇的唯一监护人而从轻处分。只有这第四点,只要我们能够证明张明辉不仅虐待小宇,还打死了小宇的妈妈,两罪并罚,这个畜生才能得到严惩,小宇才能健康成长。”
此时此刻,姜凌内心升起一种“同频共振”的默契感:“张明辉家暴成性,我也高度怀疑其妻死亡是家暴升级的谋杀,必须全方位深挖!”
郑瑜抬头看向姜凌,眼中光芒闪动:“跨省取证,我来!上次抓李强那小子,我跑了一个多月,有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