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4 章 · 天台(1 / 2)

加入书签

第94章·天台

晚霞漫天。

姜凌今天奔波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回到办公室。

犯罪心理画像小组的办公室里,小组成员们坐在会议桌旁,都在等着姜凌讲讲今天的收获。

李秋芸也端正坐在李振良身旁,姿态稍有些拘谨。

她被临时借调到了晏市公安局,全程参与张明辉虐童案。走访、调查耗时耗力,但李秋芸却丝毫不觉得疲惫,因为她知道,这是一个提高办案水平的绝佳机会。

姜凌将一份咨询报告放在桌面,声音略有些嘶哑:“大家,先看看这份报告地吧。”

这是一份专业的心理咨询报告,由省城知名儿童心理专家秦凝云撰写。

姜凌今天带小宇前往省城完成了一次心理治疗。

而为了得到这份报告,姜凌做了很多众人看不到的努力。

心理治疗在九十年代还属于新鲜事物,只有省人民医院设有心理咨询室与专业医生。从晏市到省城,车程需要三个多小时。而小宇,除了闻秀芬,抗拒任何人的靠近。

闻秀芬曾经历过家暴,因为自己淋过雨、受过罪,所以当遇到同样遭受家暴的小宇时,闻秀芬坚定地站了出来,保护他、呵护他,想让他健康成长。

当姜凌询问闻秀芬,是否愿意和她一起前往省城,带小宇接受心理咨询与辅导时,闻秀芬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了。

闻秀芬照顾小宇,并非责任,也不是义务,而是一种善良。

她是牡丹毛巾厂的工人,脱产带小宇去省城,算出差,算请假,还是算旷工?

姜凌当然不能让善良的人吃亏。

姜凌与厂领导多次协商,最后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在张明辉案件审理结果出来之前,由闻秀芬抚养小宇,并从张明辉的工资收入中支取一部分充当小宇的营养费、治疗费。

——像今天这样的带小宇到省城进行心理治疗,厂里给闻秀芬算出差,给予一定的差旅补助。

解决了工作问题、费用问题之后,还有一件事需要处理:闻秀芬去了省城,林晓月怎么办?

左思右想,姜凌将正在放暑假的林晓月送到梁七巧家,由已经收到湘省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梁七巧暂时照顾。

梁七巧与梁九善都是受过姜凌恩惠的人,二话不说便让林晓月背着书包住进了梁家。姐弟两个都很喜欢这个乖巧懂事的小妹妹,不仅变着花样做好吃的,还给林晓月辅导功课。

安排好这些,姜凌这才带着闻秀芬、小宇一起前往省城。

省人民医院的心理咨询室布置得温暖而安全。

米色的窗帘滤进柔和的日光,墙壁贴着童趣的贴纸,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角落里堆满了彩色靠垫和毛绒玩具,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薰衣草香气。

房间的中心区域铺着一大张厚厚的白纸,旁边散落着五颜六色的蜡笔。

小宇蜷缩在闻秀芬怀里,身体微微颤抖,一双

怖情绪。

姜凌的心猛地揪紧了。

她其实内心一直有份担忧。

她担忧引导小宇说出两年前母亲坠楼真相,将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毕竟遗忘,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可是,秦医生告诉姜凌,想要让小宇走出恐惧、走出被虐待的阴影,必须通过叙事重构实现认知整合。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剥开自然形成、扭曲恐怖、碰一碰就会剧痛的伤疤,让人直面血淋淋的伤口,然后在医生的帮助之下完成缝合。只有经历这一艰苦过程,心理上的伤疤才能痊愈、伤痛才能消除。

进行治疗之前,秦医生详细询问了小宇的情况。

她告诉姜凌,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未经处理的心理创伤会通过非语言形式循环强化,并形成一个“恐惧闭环”。像小宇被打之后蜷缩在病床上不断发生躯体颤抖,反复做噩梦并发出梦呓“妈妈不跳,不跳”,这些都是创伤记忆的碎片化呈现,会引发更深的恐惧与无助。

而她今天进行的心理干预,便是要通过安全环境下的语言化叙述,以绘画为媒介,将碎片记忆整合为完整叙事,打破这个恐惧闭环。

深灰色蜡笔触发了小宇的恐惧记忆,心理治疗正式开始。

秦医生拿起那支深灰色蜡笔放在画纸上:“小宇,别怕。把它画出来,我们一起保护你。”

小宇抬眸看向秦医生,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鼓励、慈爱与怜惜。

他慢慢伸出手,拿起深灰色蜡笔,在那片蓝天之下画了一个火柴人。

秦医生拿起一支黑色的蜡笔,用温和的语气问:“小宇,看看这支黑色的蜡笔。它是不是有点重?会挡在蓝色前面?”

黑色,代表阴影,也代表着建筑物的存在。

小宇闭上眼睛,攥着闻秀芬衣角的手却微微松了一下。

秦医生耐心等待着。

当小宇再次缓慢地睁开眼,他的目光锁定在那支黑笔上。

忽然,他挣脱开闻秀芬的怀抱,一把抓过那支黑蜡笔。然后,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狂乱,在那片代表蓝天的蓝色区域下方,发狠地、毫无章法地用力涂画。

不是涂色,而是用蜡笔的笔尖在“钻”!像是要把什么戳破、捅穿。

坚硬的蜡笔笔尖刮擦着厚实的画纸,发出刺耳的“嚓嚓”声。

画着画着,小宇忽然叫了起来。

“啊!”

叫声短促而尖利。

闻秀芬心中一惊,张开怀抱想把小宇重新抱紧,但秦医生飞快地、无声地抬手阻止了她。

姜凌紧紧盯着小宇的动作和他疯狂划破“天空”的行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