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7章

王世贞在不到一刻钟内,心情跌宕起伏,脑海里的念头从“想跟张居正绝交(单方面)”一直转到“想跟这小子断绝师生关系”。

算了,听他的说法,当天还得他下厨来着,先留着吧。

王世贞也知道自己闲居多年,与步步高升的张居正等人已经不是一路人,同年之中与他往来比较多的唯有前些年罢官归家的汪道昆。

只不过知道是一回事,心里有没有落差又是另一回事。但凡他们之间完全没了往来,王世贞都不会多想,这不是张居正还把自家小舅子塞来他这里了吗?

王世贞心里想了很多,面上却云淡风轻地收下帖子:“也好,我也想多尝尝你的手艺。”

顾闲一听,尾巴顿时翘了起来。他立刻拍胸脯说道:“我一定多做几道菜,保证让您吃得尽兴。”

爱下厨的人爱的当然不是厨房里的烟熏火燎,爱的是各种好食材在自己手里烹调成美味佳肴,爱的是饭菜上桌后有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即便算不得亲朋好友,遇到能吃到一起的食客也是极好的,至少酒宴饭桌上短暂的欢欣能叫人忘却外面的纷纷扰扰。

顾闲记得他那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师父,喝上两口酒话就多了,偶尔还会半疯半癫地唱起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食客们听了也都哈哈大笑,跟着敲碗的敲碗、拍桌的拍桌,苦中作乐地从头跟着唱一遍。

那时候师父不给他掌勺,说他还没到出师的时候。顾闲幻想过自己狠狠地学走师父所有本领,叫师父体会一下什么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现在不一样了,他不用出师也能掌勺,而且一到京师就接到了大单,要宴请当朝阁老!回头他要去江头浇几杯酒,告诉师父自己比他有出息得多。

顾闲与王世贞报备过了,便去寻悟真和尚说话。

有些素菜得提前准备,而且不能光靠他自己动手,所以他准备跟悟真和尚聊聊合作。

悟真和尚听说是要做素菜,也来了兴致。

虽说佛寺大多很世俗化,宋朝的大相国寺就有个“烧猪院”,说是有个和尚做的烧猪非常好吃!

当时的文坛领袖杨亿去吃了一顿,跟特别擅长烧猪的和尚聊了聊,说你一个寺庙里有个烧猪院多不好听,我给你改个名吧,叫烧朱院。

那和尚欣然接受,对外宣布改名,并强调是当代文坛大佬杨亿给改的,于是大相国寺的烧猪卖得更火爆了!

悟真和尚这烤鸭手艺虽是半推半就传扬开的,多少也有点效仿前人的意图。

没办法,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分个三六九等,他不想当那末等的任人欺辱,便要早早寻点安身立命的法子。

但这样剑走偏锋也有坏处,比如每逢考核时同等地位的师兄弟便有可能拿这事来攻讦他不守清规戒律。

若是能有那么一两样独门的素菜生意,烤鸭之事便可外聘些人来做了,无须他自己继续沾手。

明天的端午宴。要不是府中人手充足,顾闲还真不敢大包大揽地说自己能筹备这么一桌宴席。

翌日一早,顾闲就拎着一串粽子出门遛弯,看到谁家在吃粽子就凑过去说要跟人家换着吃。他眉飞色舞地介绍:“这是我做的肉粽,吃过的都说好!”

他一个半大小子,又长得浓眉大眼、十分讨喜,许多人哪怕没吃过肉粽,也乐意拿个自家的粽子跟他换。

这可是有肉的粽子,能难吃到哪里去?换了不亏!

顾闲一路换过去,不仅跟早前认识的朋友巩固了一下感情,还新认识了不少邻里。

有人知晓他目前住在张居正家,还跟聊起最近张居正家天天飘出诱人香味的事。

一位受害者家长头疼地抱怨:“太过分了,我家娃子每天闻到味就嗷嗷哭,说不要家里的饭菜,要吃外边的!”

周围的人一听这话,也凑过来说起自己这几天端着饭碗到人家院墙外就着香味吃饭的心酸经历。

张居正家最近到底换了哪来的厨子哟!

顾闲面不改色地跟大伙一起谴责:“没错,真是太过分了,也不知每天都在吃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