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4 章 · 第 24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24章·第24章

要辞掉阁臣的职务归乡,对谁来说都不是个容易的选择。

高拱这段时间也曾经犹豫过,不就是忍几年吗?只消忍到徐阶告老还乡,还不是他说了算?

只是每到夜深人静,高拱又咽不下这口气,他实在不愿意屈居于自己看不上眼的人之下。

照理来说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在裕王府给隆庆皇帝讲学九年,好不容易熬到隆庆皇帝登基,这个首辅位置不该换他来做了吗?

徐阶都六十五岁了,知趣点就该给年轻人让位。偏徐阶不仅不退,还害他陷入如今这进退两难的境地,难道是想跟严嵩一样占着位置到八十岁?

高拱越想越气,只觉这内阁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他要是能忍,岂不是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

辞呈被隆庆皇帝批复的那一刻,高拱如释重负。

所有的挣扎犹豫至此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浑身轻快。

高拱归乡那日,张居正抽空去送行。顾闲得了消息,一点都不见外地说要一起去。

怎么说都有过一顿饭的交情,四舍五入就是朋友了。朋友要走他怎么可以无动于衷!

张居正无奈之余,只能让他别带上他那鹅。要不然旁人见了怎么说都得记上一笔,说是高拱临行之日他们带着鹅去送别!

顾闲这次很听劝地把淘淘圈在玉米苗边,叮嘱淘淘好生看护好那几株玉米。他连牛皮袋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搞人工授粉呢!

张居正见他煞有介事地交待那只鹅看着玉米苗,心想要是鹅把那几株嫩苗给啄了这小子该是什么表情?

这世间连泯灭了人性的人都不少,哪里有那么多通人性的飞禽走兽?

顾闲才不管那么多,他好言好语叮嘱完了,又开始报菜名:卤鹅、白切鹅、盐水鹅、酸梅鹅、明炉烧鹅、火焰醉鹅、铁锅炖大鹅……爆炒鹅肠和香煎鹅肝也很好吃哟!

顾闲摸着鹅脑壳语重心长地说:“你也不想自己早早下锅的吧!”

张居正:“……”

养个鹅怎么还恩威并施上了?

顾闲跟着张居正出门,前去送别这位有过一面之缘的高拱。

顾闲记得高拱这次离开并没有走太久,徐阶告老还乡后张居正就设法把他拉回了朝堂。

一直到这时候两人都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度携手赶走了内阁几个老前辈,商量着起用了不少真正能为朝廷做事的军政人才。

只是高拱当了首辅后展露了他性格里过于刚硬的一面,对得罪过他的人极尽报复,许多事情上并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

张居正逐渐意识到两人终究不是同路人,所以在高拱遭万历厌弃时他选择放弃这位盟友,独自完成未竟的改革事业。

政治面前哪有长久的友谊?

高拱这人不愧是记仇的一把好手,后来他在去世前写了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病榻遗言》,详细描述张居正怎么阴险狡诈、两面三刀

顾闲见到高拱后仍是热情地把自己负责拎过来的绿豆糕递了上去。他还自卖自夸:“我做的绿豆糕可好吃了,上次我老师没吃上还加我作业!”

高拱奇道:“你老师是谁?”

顾闲道:“我老师姓王,字元美,号凤洲,您认得吗?”

高拱道:“原来是他,我当然认得。”

高拱是北人,对王世贞这位江南才子不太感冒。

说到底,他与徐阶相斗何尝不是南北之争?王世贞要是在朝中任职,那必然是会站在徐阶那边的,江南人向来最团结不过了。

高拱笑着打趣:“王凤洲确实很有才华,不过有叔大在,你怎么还拜别人为师?”

顾闲理所当然地道:“姐夫他忙,我老师闲。”

高拱:“……”

得亏你老师不在,要不然一准要给你来顿棍棒教育。

高拱收下了那盒据说王世贞吃不到的绿豆糕,正式启程归乡。

有驿卒一路相送,回家的路途倒是不算辛苦,只是心中的怅惘失落无人能言说而已。

张居正立在原地目送车马走远,心中同样怅然若失。

虽说高拱圣眷仍在,未来兴许会有起复之日,可一路上山长水远,朝局又瞬息万变,谁能保证那一天当真会到来?

倘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张居正觉得自己宁愿多听些诋毁与唾骂,也不愿意就这么远离政治中心。

正想着,忽见顾闲从旁边跑了过来,左手提着两条柳枝串着的鲜鱼,右手抱着个圆溜溜的西瓜。他兴冲冲地说:“驿站旁边有个集市,每旬才开一次的,我们今天可算是赶巧了!”

张居正:?

才一会儿的功夫,你怎么就买了这么多东西?要知道顾闲可不是自己拿着,他身后还跟着几个随行的从人呢,个个都满载而归。

张居正有点儿恍惚。

难道他刚才站在这里感慨了很久?

经过顾闲这么一闹腾,张居正心里那点儿物伤其类的伤怀散了大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