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3 章 · 第 33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33章·第33章

张居正一开始是不想答应的,但转念想到顾闲能把斋菜做得老香,便又改了主意。

这要是哪个御史路过闻到了,以为他家在吃肉,那不得弹劾他!

虽说要求百官修省也没说全家都不许吃,但这么香的味道都飘出来了,你说你没吃谁信?

这些喜欢捕风捉影的御史老烦人了。

张居正道:“也行,你这段时间去你老师那边多跟着他学习。”

顾闲:?

顾闲突然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厨艺来,怎地他说要走,姐夫都不留他?

张居正瞧见顾闲表情反而纠结起来,叮嘱道:“近来朝局纷乱,我行事须得低调,你在外也莫要张扬。若是惹出事来,我可不保你。”

顾闲听着这话觉得有点耳熟,仔细一琢磨,这不是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的吗?他替自己叫屈:“我也就好那么一口吃的,从不为非作歹,怎么可能会惹出祸来!”

张居正与顾闲讲起他做菜太香的事,此前已经有同僚私底下问他家里每天在吃什么了,在这期间家里要是再香得那么厉害,回头雨没停可就怪他心不诚了!

顾闲听了张居正这番考虑,点着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别看张居正对外不近人情,私底下说话还是很有耐心的。

顾闲记得张居正后来当首辅时,他叔公顾璘的儿子高中,要回乡接妻子儿女入京,张居正感念当年顾璘的知遇之恩,亲自给一位下属写信,请求对方给这一家子安排一艘不大的官船,不用太好,比民船稍微可靠点就行云云。

言辞十分恳切,叮嘱得也十分细致。

只一样不太谦虚:他在那封信中自称“不谷”。

“不谷”在古时类似于寡人、孤,只有王侯才这么自称!换成后面两个称呼就好理解了,哪个正经臣子敢称孤道寡?

……所以人是怎么能做到又这么谦虚又这么狂的。

顾闲忍不住瞅了眼张居正。

目前的张居正还处于谨慎谦恭的状态,吃个饭还得考虑会不会被御史参一本,丝毫看不出是个会说出“我非相,乃摄也”的人。

顾闲那眼睛向来藏不住想法,张居正一看就知晓这小子没在想什么好事。

至于这小子在想什么,张居正根本不准备问。

不是很想知道。

张居正摆摆手说道:“行了,你自去玩耍吧。最近朝中局势紧张,你暂时也莫要到翰林院那边了,等雨停了再说吧。”

有的事平时开开方便之门还可以,该谨慎的时候还是得谨慎。

顾闲欣然响应:“好嘞!”

他又屁颠屁颠跑去把自己的锅洗得油光锃亮,与王氏那边说了一声,牵上淘淘前去投奔王世贞。

另一边,王世贞正就着雨声翻看别人递到他面前来的文章。

除非是特别不堪入目的诗文,他基本都是以夸为主。大明文坛已经够萧条的了,遇上还

汇报此事。

张居正:???

张居正沉默了一瞬,让人随便上点斋饭。

晚饭么,随便打发过去就好,好吃就多吃点,不好吃就少吃点,总不能为了口吃的在斋戒期间跑去法华寺。

张居正独自吃到一半,就见王氏领着年纪稍长的几个孩子回来了。家里还有个小女儿和仍在襁褓中的小儿子呢,她不太放心,所以没有在法华寺待太久,吃得差不多就回来了。

还给小女儿带了顾闲做的千层饼,用油纸包好的,还热乎着。

得知张居正在吃晚饭,王氏也让人送了一份过去,这千层饼里虽然加了葱,但张居正晚上又不必再出去,在家吃两口也没事。

最好是张居正坚持不吃,一会她消消食再拿来当宵夜。

张居正一整天没吃上有味道的东西,听人说是王氏捎回来的便没有拒绝。

他吃到嘴的时候才发现里面有葱,佛家与道家有时候也会将它算入“五荤”之列,但是吃都吃了……

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跟这饼里的普通小葱有什么关系?问题不大,且吃光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