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1 章 · 第 41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41章·第41章

顾闲是奔着把食材全用光的想法去的,这顿自助餐吃得相当丰盛。

虽大都是些寻常的菜肴与糕点,许多甚至还是大锅炒出来的“杂烩菜”,大家仍是觉得颇为新鲜,不时要顾闲这个最爱在饭桌上说古道今的家伙给介绍介绍。

顾闲也吃得很快活,只是饭后还要求大伙把自己吃的碗给刷了,不然这么大的工作量,人家法华寺今天负责刷碗的小沙弥要哭了!

自己吃的自己刷干净,也就是顺手的事,费不了多少功夫。

众人听了顾闲这么一说,都悄然看向张居正。

在场的人里头官最高的要数张居正了,到了阁臣这个位置谁还会自己刷碗?

张居正瞥了眼顾闲,见他一脸“自己吃的自己刷很正常吧”的认真表情,便叹着气说道:“你说得有理。”

说完他还真去把自己用过的杯碗给洗了。

毕竟第一个洗,水好歹是干净的!

张居正都领了这个头,其他人哪还有异议,大都自发地把碗给刷得干干净净摆好。

真就是自助到底了!

顾闲把后头蒸好的馒头包子点心给大伙分了分,又留了一些给负责收拾的小沙弥们,圆满结束了这次聚餐。

他背好自己的锅,拎上自己的铺盖,再喊上自己的小鹅,高高兴兴地跟着张居正归家去。

张元德目送顾闲走远,倚着最近关系突飞猛进的徐文璧说:“我有个妹妹和闲弟一般大,你说我要不要撮合撮合他俩?”

徐文璧闻言暗自扒拉了一下自己家中的姊妹,发现没有适龄了。既然自己没机会,怎么好让张元德得偿所愿?

徐文璧道:“家中姊妹的婚事自有父母做主,你父亲又是个脾气硬的,小心结亲不成反结仇。”

张元德一听,觉得也是。

文官瞧不上他们这些勋贵,他们这些爵位能世袭的勋贵也瞧不上文官,大多都是彼此之间互为姻亲。

他在家中不占嫡也不占长,往后顶多能分点田宅产业,若是跑去父兄面前说“顾闲做饭特别好吃,咱把妹妹嫁给他吧”,他们那暴脾气的父亲一定得把他腿给打断。

要知道此前他父亲这位英国公也曾被言官往死里弹劾,这几年对那些个文官意见大得很,没少在家里骂骂咧咧。

别觉得言官杀伤力很小,弹劾他父亲的那位言官叫做欧阳一敬,战绩十分惊人。

当时欧阳一敬在兵部六科当给事中。

这六科是对应六部所设的稽查部门,平时只做两件事,一件事是给六部官员传抄、整理、审查各类往来文书,另一件事则是盯着六部官员别行差踏错,跟御史一样拥有闻风奏事的权限。

这人获得这个岗位后陆续弹劾了九个人,其中不乏三品以上的要员,结果只有英国公这个有爵位在身的两朝元老得以幸免,其他人全都被贬出京师!

这次高拱辞官归乡,也少不了这位欧阳一敬的猛烈

时常跟着自己愁得团团转,又是感动又是难过。后来索性便不去考了,说是留点钱给他和侄子去考。

这天底下像张居正、王世贞他们这种年纪轻轻就考出个进士来的才是少数,更多的是考到四五十岁都无望高中。

吴承恩就是这样的,那么长的《西游记》都写完了也没能考个进士,后来把家里都考穷了,养不起家中老母亲,只能去当个县丞之类的末流小官,混点俸禄养家糊口。

还有那个后来写了许多小说的冯梦龙,还是他们苏州老乡呢,也是大半辈子考来考去都考不明白,熬到六十岁终于以贡生身份当上了知县!

那时候都是明末了,遍地都是农民起义,到处都是落草为寇的“贼寇”,地方官没几个人爱当,才轮得到他去干。

所以说,考个功名没那么简单。

那么多在文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厉害文人尚且为此蹉跎半生,何况是他这一个籍籍无名的毛头小子?

顾闲很有自知之明:“但凡我能考个二甲进士,都足够让我爹娘欢天喜地、到处炫耀了!”

张居正道:“你别整日惦记着吃吃喝喝,考个进士自然不难。”

顾闲反驳道:“人要是连吃吃喝喝都不惦记,还能惦记什么?有句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