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 第 44 章(1 / 2)
第44章·第44章
读过了顾闲的策论,张居正又把余下的文章都翻了一遍,其中也不乏写得出彩的,比如张四维那份策论。
张四维他舅舅王崇古是个进士出身却擅长兵事的厉害人物,先是去沿海抵御倭寇,后来又转战北边抗击蒙古,属于相当难得的将才。
张四维受其影响,于边事也讲得头头是道,连张居正也得承认此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申时行与王锡爵这两个出身南直隶、同年考成状元榜眼的江南才子,写出来的文章也格外不错。大抵是与顾闲交好,对待这篇策论也格外用心。
一篇策论虽不足以断定某个人是否可用,但也让张居正心里大致有了个底。
傍晚张居正回家,就看到顾闲正跟郑大、张简修在捣鼓着什么。
走近一看,只见顾闲不知从哪弄来个大瓷瓶,上头是个帽子似的瓶盖,底下是个圆筒状的瓶身,底下还有个可以拧动出水的开关。
张简修好奇地拧动了那个开关,细细的水流便涌了出来;再拧动一下,水流变大了!
小孩子好奇心都重,张简修来回拧了好几次,才兴致勃勃地问顾闲:“舅舅,这是什么?”
顾闲道:“这叫做净水器!跟漉水囊一个道理,可以过滤掉水里的脏东西。”
早在刚到京师那会儿,顾闲便想到了这玩意,后来讲给沈春生听,沈春生就说交给他办。
顾闲一向万事不挂心,沈春生这么一说他就把这事儿给忘了。还是今天沈春生把净水器送来了,他才想起这一茬。
这也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玩意。
平时许多人也是先挑满水缸等它沉淀干净再用,至于喝茶的人事儿可就更多了,早在陆羽写《茶经》时便提到过一种叫做漉水囊的茶具,据说可以保证茶色清澈,并拥有良好口感!
这东西还是佛家苦行僧必备的“三衣六物”之一,古时和尚经常到处游历,路上喝水时常有小虫,便要随身携带漉水囊避免杀生。
饮茶用的漉水囊一般用生铜打造出框架,里头加一层青竹篾编成的滤网过滤大的杂质,再裹一层青色细绢过滤小的杂质,外头再来点青绿色饰物点缀,又风雅又实用。
顾闲给张居正介绍起这个新式净水器,便给他从佛讲到茶。
没错,此物也是古来有之,下次您请人到家里喝茶记得给介绍介绍!
张居正:“………”
张居正道:“这又是你那朋友的新生意?”
顾闲眼神游移了一会,才说:“不过是准备卖给达官贵人的新鲜玩意罢了,您若是愿意说两句好话自然最好。若是卖得好了,说不定还可以远销西洋,赚点洋银子!”
要是西洋净水器顺利卖给了西洋人,不就是那些食客所说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瓷器和丝绸,那可都是西洋贸易中的畅销货!
张居正道:“你这个年纪还是要把心思放在举业上,别整天想着这些旁门左
上也发生过,但王世贞到了地方上选择……趁着地震写奏疏嘲讽张居正,说你老家地震了,都怪你臣权太盛,以至于坤维不宁!
瞧瞧这态度,一看就知道不想跟张居正干了。
张居正便又如他所愿,让他也跟汪道昆一样回老家玩耍去。
顾闲摸着下巴开始沉思。
这叫什么?
……湖北试用期没通过?
虽说王世贞和他的老乡兼好友王锡爵都在张居正当首辅的时候齐齐上书唱反调,可在张居正被清算之后两人又是难得地出来说句话的人,大意都是“我虽然不赞同他的一些做法,但认可他对大明做出的贡献(‘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
只能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坚持,谁都很难说服谁。
比如顾闲就想不明白,张居正为了国事不愿意休假三年也没碍着谁,怎地旁人还非要他休假?可就是后来发生张居正“夺情”之事,许多人都选择退出改革队伍……
可见改革意志一点都不坚定!
顾闲又和张居正关心起张老爷子的身体健康来,问人家最近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一问才知道,张老爷子都六十五了,再过个十年八年那不是七十好几吗?就是因为年纪大了不喜离乡背井,二老才会选择待在家中颐养天年。
古代活到这个寿数已算难得,生死之事谁都不能避免,顾闲也只能表示自己也要给二老写信,叮嘱二老好好照顾自己!
张居正已经知晓顾闲是什么性情,也没拦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