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 · 第 62 章(2 / 2)
要知道国子监的生员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达官贵人家的子弟靠着家长入学,个个都非富即贵。
一类是地方上选送来的贡生,这个一般得熬资历,大多熬到四五十岁才有机会(例如冯梦龙、吴承恩都是考了七八回才补了个贡生)。
还有一类则是……花钱买的学位,不享受朝廷的任何助学补贴,还得给国子监一大笔钱!
这种捐监情况在大明前百余年是很少见的,几十年都不一定开一次。但是自从嘉靖皇帝登基后开放捐监的次数就越来越频繁,几乎已经成为常态。
每到朝廷缺钱的时候各级学府都可以明码标价卖学位,一次能卖个十几万两!
这可不是乡绅富豪人傻钱多,而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甭管科举能不能考中,只要进了国子监就有可能凭借给安排个县丞之类的官职,也算是有了官身!
捐点钱买个官不值得吗?官职再低,那也是官!
所以各地乡绅富豪但凡想为家中子弟谋个出身的,大多都对此事趋之若鹜,恨不得年年都开放捐监!
试想一下,这三类生员之中除了第一类以外能有几个比顾闲年纪小的?
顾闲这么个半大小子竟端着“大师兄”的架子到处溜达,可以想象那些生员会是什么表情了。
比起家中只有隔房亲戚考上过进士的顾闲,王宜玉对国子监的了解可比顾闲多得多。
要知道她叔父就是靠着父荫获得国子生资格的,曾跟她讲过一些国子监的事。
王宜玉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讲给顾闲听。
顾闲得知国子监的生源竟是这么三类,不由连连摇头:“难怪都说国子监现在不行了。”
试想一下,一个学校只招来走个过场的权贵子弟、花钱来镀金的富家子弟以及地方院校里熬了二三十年都没高中的老油条,这里头哪有真心实意来读书的?
大抵是都把这地方当跳板,而非求学之地。
顾闲哼道:“问题不大,不影响我去玩耍。”
王宜玉想想也是,就算面对一群四
() 五十岁的“国子生”,估计顾闲也能大摇大摆地跑去人家面前摆师兄谱。
至于那些个官员子弟与富家子弟,于顾闲而言就更不用怕了,没见到他都跟张元德他们称兄道弟了吗?
顾闲确实不怵,每天积极地跑到法华寺问王世贞收到正式任命没、什么时候搬家。
顾闲积极地当个好学生:“搬家一定要叫我啊,要是叫旁人知晓我居然不帮您搬家,一准要说我不敬师长!”
这话当然是托词,顾闲主要是想第一时间摸清国子监的大门怎么进、王世贞接下来又会搬家去哪儿。
绝不能让王世贞把他给撇下了。
面对这么一颗甩不掉的牛皮糖,王世贞也只能认命地在搬家的时候喊上他。
顾闲眉开眼笑,乐呵呵地去国子监以及王世贞新家踩点。
认好门,不迷路!
【作者有话说】
顾小闲:新玩具,我来咯[狗头]
*
今天的二更早早送上!这个月已经加更了区区十章!
所以还有营养液浇灌一下嘛[爆哭]
*
注:
①王世贞点评张居正和汪道昆的话:出现在各类明人笔记里。
【王弇州曰:「余心服江陵之功,而口不敢言,以世所曹恶也;予心诽大函之文,而口又不敢言,以世所曹好也,无奈此二屈事何!盖一时风气已成偏宕,既寅畏于时贤,复蒙惑于古说,而自由沦胥以亡矣。」弇州之言殊痛。】
王世贞:为了当好这个文坛盟主,痛失言论自由!
第63章·第63章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