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1 / 2)

加入书签

变得沉晦寂然,宛如面对了火烧过后的灰烬,只能束手无策地坐在一旁,看着。

他从那灰烬当中,窥见当初烈火如焚,烧得炙热,于是试图在其中找出死灰复燃的可能,却发现已是痴人说梦。

在他一无所知之时,那场烈火已在别处燃起,只是不再为他,仅此而已。

一路疾行,风声呼啸。

明明吹的是和煦春风,却莫名刮面刺骨,比寒风更甚。

到了城郊军营,禁军所在练兵之处,李珣下了马背,脸上面无表情,眼底还有些残存的猩红之色。

入了营帐后,他坐在扶手椅上,抬手示意了下程昱,让他将圣旨拿出。

程昱道了声是,领命而办。

主帅营帐深阔如屋,聚了不下数十人。

眼下能出现在这里的,皆是有着从龙之功的军中之人,论功行赏,向来是君臣间的佳话。

尤其有个叫刘益的奉车都尉,在此前局势尚且不稳时就已抢着冲锋陷阵,怒力发狠,不惜以性命相拼,立下了不少功劳。

不少人都听过他的大名。

此次他连升三级,从奉车都尉一路升到了左郎将,算得上一步登天,几个月内就走完了寻常人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若出现什么变故,许还不止十年。

但在念毕封赏众人谢恩退场后,他却没跟在那些人身后离开,脚步犹豫了下,大着胆子向座上人跪下,眼中闪着热切求道:“臣有个不情之请,还请陛下准允。”

李珣看了眼那奉车都尉后,对他有些模糊印象,开口道说。

“多谢陛下!那臣就说了!”

刘益长得粗野黝黑,叫人一见就知道他是个实打实的军中汉子,但说了这句话后脸上竟露出了几分赧色,更是不自在地摸了摸脑袋后道:“其实是这样的,臣……出身乡野,家里连几亩薄田都没有,流落到了上京,幸而得恩师教诲,凭着身蛮力、会写几个大字入了伍。一年前臣求娶了恩师家中的二娘子,如今已是臣内子,就在前日时候,内子叫人诊出有了身孕,臣一听自是欣喜若狂,恨不得将她捧在掌心,想着内子乃是下嫁,愿意来臣家中陪着臣吃苦,一手操持家务,从未嫌过辛劳,臣无以为报,能给的少之又少,所以今日斗胆求陛下……”

他跪着重重磕了几个响头,“求陛下收回成命,不必升臣的官,只求陛下赐内子一份诰命,臣感激不尽!”

李珣一时未答。

借由他的话想去,成婚一年,前日诊出有子,恩爱夫妻大抵如此,概莫能外。

她若回了岭南,只怕不久也会传来喜讯。

她做了人母亲,定会将满腔柔意倾给那个孩子,毫无保留。

到时候便不仅是夫妻和美,还有儿女成群,一家人其乐融融。

程昱见主子久未作答,抬眼看了过去,见主子合起了眼,握在扶手上的掌背青筋若隐若现,心下早就打起了突。

想着这个奉车都督果然是乡野出身,说什么拿军功换诰命,有够不知轻重,难道他不知向来只有上赐下的道理,没有上赶着索要的。

便打算出声让他退下,去外头好好想想。

还下了圣旨又收回成命,他难道不知金口玉言,不容朝令夕改。

刚要出声,却见主子猛然睁开了眼,声音微微发嘶道:“你的意思是,要用你这份拼来的功劳换个诰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