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1(1 / 2)

加入书签

查了?”

“是,奴婢派人到刺史府了,还给刑狱、军中的几位大人去了口信,要他们携手并进,最迟后日要给出个结果。不然,唯他们是问。”

第83章 他后悔过、自省过。……

当夜,江南刺史府得了密令之后,急忙赶派人手去彻查临江巷失火一事,还将钱塘城门守了起来,预备着两日内只进不出。

等查出是硝石、硫磺等物研磨成粉,方才致了此场大火,便派了人去道观查访,此等物事,唯有道士炼丹用量最多,若从道观着手,若有纵火之人踪迹,顺藤摸瓜,总能找到。

除此外,刺史府还暗查了集市上的商户,细细问明数月内那些硝磺之物都卖给了何人,可有非平时常客的。

一查之下,在家岭南客商那里发觉了些许异样。

那客商见了人想躲,被抓过来后诚惶诚恐道:“不久前,是有两个娘子来买过不少,说是给道观里面进的,我也就没太追究……”

被官差喝了声,叫他老实些,别耍心眼,忙又改了口,“是,自然,她们给的价钱比市面上的高些……但这两个娘子可与我素昧平生,毫无干系啊!”

见官差不大信他的话,他发了急,三言两语又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她们会找我,我猜只是因我会说岭南土话,那两位娘子雅音说得不好,旁人听起来只觉得怪,还要费心辨认,为了省时省力,她们才选中了我,哪里知道如今会出事?这事……到底大不大?”

他还趁着这功夫探头探脑打听两句,被瞪了后缩了缩脖子,“我……我就是多嘴一问,权当没听见,没听见……”

那官差面容严肃,没空和他插科打诨,只道:“刺史大人亲自过问的事,你道大不大?口说无凭,你随我们走一趟再说!”

等从这岭南客商入手,经他所述描摹出那两个娘子的模样,又将临江巷左右新进迁居之人排了个遍,真相隐隐浮出了水面。

后日清晨,被特意安排守在城门的武侯抓住了两个要出城的娘子,盘查了路引之后,见是岭南人士,也不多话,直用绳子一捆,送到了刺史府。

江南刺史和几个协办的刑狱臣僚不敢耽搁,安排了场审讯,听了那抓来的娘子几句表明身份的言语后,火急火燎地赶来了汇文巷。

将那两个娘子乃是来自岭南土司穆府的消息,竹筒倒豆般倒了出来。

“人现在何处?”

江南刺史听见座上人的问话,身后莫名一凛,紧跟着答道:“臣让人暂关在了牢中。”

李珣面无表情,抬了抬眼看向他,只说了三个字,“接着审。”

江南刺史悚然一惊,应承下来。

等出了门后,和臣僚们对视了眼,皆暗暗点了点头。

那就是要用刑了。

别说什么岭南穆府,便是上京公侯门第,对上陛下,论起来也只有跪着回话的份。

如今这位穆娘子吃了熊心豹胆,竟敢动了那位薛娘子,陛下捧在手心的人,当真是活腻了,不知死字怎么写。

到了中午,容安去牢里看了眼,见那个叫穆尤珠的穆家娘子嗓子已经喊得沙哑,尤其说是用来研磨硝磺的十指早被夹得血肉模糊,点点头正要离开,刚转过身便听见一阵叫人毛骨悚然的笑声。

“是崔延昭派你来的吗?他敢如此待我!我父亲定不会放过他!”

穆尤珠眼中带着不甘,如条毒蛇般紧紧盯着他。

容安不曾调过身多看她一眼,微侧头向随行的司法参军道:“留着条命便好。”

穆尤珠再也说不出话来。

等出了牢狱,容安未作停顿,去了汇文巷不远的另条里巷,见到了刚才穆尤珠口中叫喊着的崔延昭。

将纵火之人的身世告诉了他。

崔延昭眼中杀意一闪而过,杂了闷在胸中已久的怒气,很久前便已生出的念头再度浮了上来。

她竟敢……真的做出这等事!

找死!不仅是她,整个穆家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