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7(2 / 2)

加入书签

这三日来,其实过得没想象中辛苦。

他是真的有要事在身,每日早出晚归,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没带了她在身边。

回来时大多夜深,风尘仆仆,沐浴过后上榻,抱着她也很快入眠。

除了早上起来会有些异样,忍忍就过去了,没她想的艰难。

甚至可以说不知不觉便过了三日,他明日一大早就要登上楼船,赶赴回京之路了。

李珣自也察觉她今日比过去几日都顺着他,仿佛他吩咐什么都会遵命,很听话,似在眼前淌着的蜜。

但不用多问,猜都能猜到缘故,她在盼着他走。

不由牙根发痒,盘旋在心里始终没放下的那个念头冒了头,想着索性带了她回去,她要哭要闹再说,总归要在他身边陪着。

冒了几次头,却又舍不得。

好不容易养出几分过去的生动模样,面上对他也没那么抗拒了,要是真将她带回去,依她性子,只会犟到底,真一辈子不给他好脸色也说不准。

W?a?n?g?址?F?a?B?u?页??????????e?n?②??????????????

李珣将目光从她身上挪开,放到了刚进来的人身上。

“朕要你去办的事,可是有进展了?”

江南刺史感觉到这语气不如他预期的那般好,头皮微微发麻,才安下的心又提了起来,恭恭敬敬道:“是,已有了眉目,臣这趟来便是要向陛下回禀。”

“说。”

江南刺史忙将这三日所查,一五一十禀尽。

他还理出了份名单,上头写了江南的受贿吏员以外,还有京中官员,品秩不低,查了他们的家世背景,都和江南有牵扯。

“是吗?”李珣听得有些出神。

这倒和他这几日亲力亲为的查访不谋而合。

吏员之间,因同乡结党的不少,但比起别的地方,江南出去的似要更紧密些。

他走了不少地方,渐渐便有了底,此地尤重文教,尚读书,每逢乡族中出个文才稍稍过人的子弟,便倾力扶持。这本是好事,读书人多了,为国效力的人便多,说起来于国有功。但这些人因受了难以偿还的乡族之恩,难免抱走一团,也倾尽全力回报。久而久之,便形成种特有风气,盛行于江南官场之中。

这些日子他也在想,要如何才能遏制。

薛明英瞥了眼,见他这个样子,倒更觉适应些,若他只是大晏皇帝,没与她有过去、现在这般牵扯,她定会万分崇敬他,与旁人一道,从心底将他视作明君。

李珣敏锐地感知到她的视线,思绪一断,也让底下人停了下来,揉了揉额角道:“英英可想先回去?”

江南官场要如何整治,并非三两句话说得清,彻夜通宵也属正常,留她下来,也不过让她在旁打瞌睡,倒不如放了她回去,许还能换她念他几分好。

薛明英眼中兀得一亮。

李珣眯了眯眼。

薛明英当即婉声道:“陛下明日便启程,还是等送了陛下,我再走。”

李珣定定地看了她有几息功夫,到底还是将她唤到了跟前,没再问她想不想,直接交代道:“回去后,你,或者你母亲有什么事要办,就吩咐容安,他替你安排。”

说完,又问她那枚乌金印鉴收好没有。

薛明英点点头。

“放在哪里了?”

“家中。”

李珣不大满意,看了眼她全身上下,指着她腰间将腰束得盈盈可握的锦带,“日后挂这里。”

薛明英道好,眉眼恭顺地站在他跟前,平添了几分耐性,就等着他说出那句让她回去的话。

李珣仰坐在太师椅上,见她因归家心切,连声应是,不免露出几分不悦之色。

她还当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