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9(1 / 2)
李庭舟数学差劲,但历史学得还不错。
他横向一对比,就知道此时的海外爆发着怎么样的科技、金融、学术革命。再一看里头崔璘穿着土黄色的旧褂子、汗巾随意往腰上一捆做腰带,还在琢磨哥几个去哪里“打野食”,李庭舟换了个姿势靠坐,不经意间碰到崔璘温热的手臂。
“怎么了?”
对方低声问。
“没事。”
话又说回来,崔璘确实拥有极强的可塑性:他做贵气打扮时,哪怕低调内敛,自有一身浑然天成的威仪,中兴天子演得恰如其分;但盐工这样的底层角色,崔璘演起来也不违和,那股挣扎在生死线上、从骨子里冒出来的狠劲儿甚至更有张力!
演员的魅力大概在于此。
这虽然不是崔璘本人,却是由他创造演绎的角色。
没一会儿,李庭舟就真沉浸到剧情之中。
直到看完近三个小时的粗剪,他才恍然:结束了。
崔璘却有些坐立不安,甚至不敢去看蒙蒙的表情,好怕从他眼里察觉到哪怕一丝失望或茫然,他有些没话找话:“三个小时是有点长了?后续肯定还要接着剪的。”
李庭舟好像没听清。
答非所问:“片子里看你的体格貌似更夸张一点。”
这话他说得太顺了,简直是脑子里刚冒出这个想法,嘴巴就顺嘴秃噜了出来。
既然说都说了,李庭舟自然不觉得后悔。
他顺带还夸了崔璘的演技:“有场谈判吵架的戏,我看你就比别人演得都好!没准那个会成为你的提名高光片段哦。”
崔璘整个人陷入恍惚之中:“……哪一场?”
李庭舟指出了大致的片段:“其他演的是手握剧本、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胸中有成竹;只有你,你才像变革中无从改变一切、但努力去改变身边的蜉蝣。”
他说得简单,崔璘听得心内巨震!
没有什么比你爱的人他很懂你更好的事了。
哪怕李庭舟此刻对自己的感情一无所知,崔璘甚至都不觉得遗憾了:他们拥有比想象中更默契的心意,和坚定而统一的信念。
*
胡润中此人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
如果他不那么频繁地蹦跶,经常在电影宣传期真身上阵参与大小骂战,国内观众大概会更喜欢他一些,没准也会静下心去研究这位导演的内蕴。
看片之前,李庭舟想着看完就走。
看完之后,他又同意了聚餐邀约。
《盐道》已经具备了一部好电影的雏形,李庭舟其实也想听听更多的故事。搞创作的大概都避免不了这种心态:只要你有好作品好思想,能打动人心,那么原则之外的小毛病也不算毛病。
崔璘欣喜之余,也有意为白胡子扭转一下风评。
老胡很感激他的发言,然而面对李庭舟这种同样自带“背景”的圈外小辈,脾性依然不改:“探究我的内蕴?这种事情等我死了之后再做吧!至于我当下挨的骂、吃的亏,我必须当场把仇报了,最晚最晚不能超过48小时,否则我会气到脑溢血!是的,我就是这么矫情又小气的一个人。”
好感度由负转正后,暴脾气也能变成真性情。
至于崔璘,他也明显感觉得到了蒙蒙对自己有一些转变。
思来想去,只能把原因归结到“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这一点。总不能因为他在《盐道》里的矿工身材吸引人吧?崔璘敏锐地觉得,在这一方面,蒙蒙反倒有点被吓到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