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7(1 / 2)

加入书签

和老妇聊起正事,“等士兵们的院里冒青烟再去吧,婆婆,你们想到去哪儿种地了吗?”

“西北方向的村镇吧,昨天跟其他街坊讨论过了,北边的田地多,耐不住去的人也多,与其和她们抢,不如找个人少点的地方种粮,官府不是说了吗?无论去哪儿,会有士兵陪同,梁州难民如果来,有士兵保护总归是安全的不是?”

梨花问,“婆婆以前去过那边吗?”

“我们就是从那儿来的,西北共两个县,离这儿最近的是安福镇,约有几百亩田地,前些日子,许多人逃到那儿,把田地的庄稼拔了个干净,我们这次回去,随便翻翻土,然后跟官府要些菘菜种撒上,年底就不有吃的了。”

梨花心思转了转,“去那儿的人多吗?”

“不多。”老妇说,“若不是在那儿生活了几十年,我也不太想回去了。”

梨花点头,“是啊,外面再好,哪儿有家里住着安心,婆婆,日后我能来找你不?”

“可以啊。”老妇笑起来,“热闹点好,自从要打仗的消息传开,安福镇就没什么人了,你们能来,我开心不已。”

梨花和老妇约好大概什么时候,离去时,亲自陪老妇孙子跟益州兵要火种。

约莫看她们是孩子,除了火种,益州兵还给了个没用过的火折子。

老妇喜不自胜,连声跟梨花道谢。

李解全程没说话,回到宅子才问梨花,“你想去安福镇种地?”

“嗯。”梨花问他,“知道菘菜吗?在我老家,一窝菘菜可以卖到十几钱,比肉还贵,为此好多人嘲笑买菘菜的人傻,花那个钱,吃肉不香吗?”

戎州不产菘菜,所以贵。

其实还有个原因,寒冬没什么菜吃,菘菜鲜嫩,还管饱,价格自然贵。

李解也想到了这点,“谁去比较合适?”

“我去瞧瞧,只是这样一来,去荆州的日子就得提前了。”

“那我们领了户籍牌就走。”李解说,“在城里逗留了好几天,刘二叔肯定等急了。”

“行。”

第二天,梨花又去跟妇人聊了大半天,问清楚详细位置后,给了老妇一把葵种,“温度高,葵种能否长起来我也不知,婆婆拿去试试吧。”

老妇惊喜的收下,连声道谢。

梨花朝她摇头,叮嘱她别告诉其他街坊。

“我不会说的,小姑娘,等我种出了菘菜,扭两窝给你尝尝鲜...”

“好吶。”

第五天,户籍牌弄好了,官兵挨家挨户敲门让百姓们去衙门排队,梨花和李解将门锁上,领了户籍牌就出城了,像她说的,城门口冷冷清清的,除了她和李解,看不到其他人。

官兵似乎认识她,检查户籍牌时善意提醒,“如果发现不对劲赶紧往城里跑啊。”

“好吶。”梨花甜甜一笑,“看到岭南人我就回城告诉你们。”

说起来,他们的军功都是靠小姑娘挣下的,官兵开玩笑,“成啊,我要立了功,领到的奖赏分你一份。”

梨花拿过户籍牌,乐呵呵的走了。

官兵们好笑,“这姑娘,看着像长命百岁的。”

进城到现在,碰到的百姓无不死气沉沉的,唯独小姑娘眉眼鲜活,神采奕奕的。

“南边的庄稼还在,她稍微勤快点就能过个好年了。”

关于永乐村的庄稼,程副将想收了粮再退回城里的,但益州王有令,不能不从,毕竟,如果这期间被戎州人钻空子溜进来,益州城就会失守。

一旦让岭南人攻下益州城,京城那边会发兵攻打钦郡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