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3(2 / 2)

加入书签

有的人顺势站起,有的人垂着头倒下,他们茫然若失,忍不住又呜咽的喊两声,“回家了,他喊我们回家了。”

这话,倒地上的人似乎再也听不到了。

赵铁牛反复喊了好几声,当村民们哭着过来时,他跟着红了眼。

说不清为什么,就是想哭,全族逃荒,遇到种种困难他都没哭,知道朝廷放弃戎州的那刻,他哭过,那是因为恨,可现在,他谁也不恨,只想这些村民好好活着。

“莫哭,上山就好了。”良久,他扯着沙哑的嗓子说了句。

村民们没有回,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山上走。

梨花和族里人把村民们的尸体拖到一处,准备等天亮再做处理。

“三娘,要扒了他们的衣服吗?”族里人问。

夏日炎热,村民们穿得薄,又因管事的毒打,身上的衣服全是棍棒打磨的破洞,梨花说,“不了,在村里搜出来的衣服布料够咱们用了。”

村民们极少有穿鞋的,雨水冲刷过他们的双脚,露出血痕斑驳的伤。

族里人摘来无数片叶子裹住他们的脚,“有双鞋的话,可能就没那么痛了。”

黄泉路是什么样的族里人也不知,但梨花说不扒他们的衣服时,他们就忍不住想护住这些人的脚,让他们在黄泉路上不至于痛苦不堪。

梨花站在边上,眼里有泪光闪烁,但很快,又恢复了淡然。

待最后一直脚裹上光滑的叶子,梨花道,“走吧。”

赵铁牛领着牛家村的人先进山,因着下雨,第一件事就是搭草篷,然后是挖茅坑,架釜熬药。

收回来的稻穗堆在草篷里,整整五个草篷,全是稻穗,乍眼瞧着,跟草没什么区别。

一走近,就感觉热烘烘的。

暴雨降温,明明该冷的,靠着稻穗堆成的山丘却觉得暖和,梨花没经验,“这是怎么回事?”

“草篷不通风,热气从里散发出来...”族里人皱眉,“三娘,这么下去不行,稻穗会发霉腐烂的。”

刘二也说,“得把稻谷推开通风才行。”

光是通风也不行,还得晾晒,否则稻穗仍然会因潮湿发霉,在老家时,收稻谷若碰到雨季,赵广从会用烘烤的法子让稻谷变得干燥。

所以,赵家的粮仓背后,又有个硕大的草篷,里面除了囤没有晒干的粮,也做烘粮食用。

他告诉梨花该怎么做,梨花立刻去外面喊人。

烘粮的话最好用石板,把粮食铺在石板上,底下铺些刚烧完的柴灰,用柴灰的余温把粮食烘干。

然而这儿没有石板...

梨花想到了村里搜出来的竹席,原本准备给村民们用的,这会儿只能试一试了,实在不行,将稻穗脱粒后仍炭火里烤,烤成熟米带走。

第154章

有了应对之策,梨花不着急了,“这事明天再说,刘二叔,找找筐里是否有干爽的衣服,给村民们换上...”

雷雨肆虐,树木被封风刮得剧烈摇晃,村民们湿淋淋的坐在地上,因寒冷瑟瑟发抖着。

刘二找到他们的包袱,将梨花的衣服和竹甲拿了过来,然后去推车上翻找村长和管事们的衣裳。

顾及女子体弱,干爽的衣衫通通给了女子,湿的衣服找树枝晾着,放在火堆上烤。

村民们已经累极,卯足最后的劲儿换了衣服,却发现没地坐了。

山顶地势高,雨水渗不进来了,但地面早就湿了,她们身上干爽,哪儿能往地上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