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8(1 / 2)
些,但赵铁牛为人热忱,怕不是招惹了什么烂桃花?
婆婆脸色由青转红,“原来是这样。”
“是啊,我和阿兄这趟来也是堂婶交代的。”梨花把篮子递过去,“这是我和阿兄准备的一点心意,还望婆婆莫嫌弃。”
婆婆羞愧得无地自容,亏她以为赵铁牛不安好心,殊不知人家是有妻儿的。
她往外推,“来者是客,哪儿好意思收你们的礼,外头风大,咱进屋慢慢说吧。”
梨花把篮子给她身侧的小男孩,“替你阿奶拎着好不好啊?”
小男孩看到肉直流口水,见梨花伸手,立即把篮子接了过来,转身朝屋里喊,“阿娘,咱有肉吃了。”
没多久,一戴着兜帽的妇人从灶间出来,看到梨花,眼睛亮了亮,“你们怎么找到这儿的?”
梨花将刚刚的话重复了遍,妇人更为吃惊,
“赵兄弟竟是你堂叔?”
“是啊。”
“上次他救了我,我还没跟他道谢呢。”碍于那些风言风语,她不好当面道谢,托梨花道,“还请你替我说声谢谢,多亏了他,我家的菘菜才长得好。”
顾及婆婆方才的神色,梨花没有细问,应道,“好啊。”
妇人在灶间留火种,傍晚煮饭要用的。
天黑得早,所以每年冬天,家家户户都只煮两顿饭,一则节约粮食,二则节省柴火。
因梨花她们远道而来,她折回灶房,复燃柴火放铁盆里端了出来,“去屋里坐...”
她们不会烧炭,每年都是烧柴取暖,她把炭盆放在梨花脚边,“益州是不是又地动了?我们的宅子塌了吗?”
上次地动山摇的,她和婆婆猜益州城的宅子怕是保不住了。
偏离得远,又不能去益州城瞧瞧。
“宅子没了,让士兵们开垦出来种了小麦,不过官府说了,他日凭户籍牌回去会悉数归还...”
妇人在梨花身边的凳子上坐下,叹道,“只要这儿不乱,我们估计不会回去了。”
在镇上有地种粮,进了城,全家老小吃什么?
可惜当时在益州城没想明白,否则就把宅子卖了换钱多好啊。
她问梨花,“你们的宅子也没了?”
“没了,但我和阿兄离得近,地动后不久,进城找人建了两间屋,想着天不忙了就进城住两天。”
“还是你们好。”妇人低头看了眼烧起来的柴火,起身拿了个铁架子杵在火盆上,“你要是冷了,就把脚放出去,待会就暖和了。”
小男孩踮起脚,把篮子放在桌上,然后托着矮凳子过来。
小女孩有样学样。
两人坐在梨花对面,小手搭在铁架子上,来回翻转。
像山里人烤肉的情景,梨花莞尔,“不冷,他们多大了?”
“五岁和三岁,调皮得很,大清早的,非要堆雪人,我和她奶拦不住就由着他们去了。”提及儿女,妇人满目温柔,“他们要是像你们兄妹出息该有多好。”
“我小时候也很顽劣的。”梨花看了眼屋子。
堂屋不大,墙角摆了两个柜子,柜子上放着碗筷,再就是桌凳,没有其他。
不像赵铁牛他们的屋,房梁上拴绳子挂竹竿,竹竿上挂满了肉。
婆婆注意到她的视线,赧然道,“屋里简陋,让你看笑话了。”
“哪儿的话,我家也这样的,婆婆,你们地里的收成如何?官府真的没有征税吗?”
这事赵铁牛已经说过了,但他们毕竟是外乡人,哪儿有本地人消息灵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