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0(1 / 2)
。”
赵广安不仅自己出去,还带着谷里的男娃。
一群人穿着盔甲背着弓弩,像去打仗似的,他道,“十九娘你回来了就好好劝劝你阿耶。”
不出事就算了,若出事,赵家就后继无人了。
梨花诧异赵广安竟不怕死,面上却未表现分毫,“必是那些草药极为稀罕,既然这样,劳烦你们多留神,我阿耶要是敲门就立刻开。”
“我们晓得的。”
赵广安识草药,教他们在屋前屋后种了好几种药材,驱虫的,止血的,解毒的,都是山里常用到的,这样即使没有大夫,生病也能找着药吃。
对此,大家感激不已,哪儿会将赵广安拒之门外。
梨**直回了山谷,朝阳初升,谷里全是忙碌的身影,放牛的,赶鸭的,挖地的,施肥的...
阳光金灿灿的洒在田野,仿佛度了层金辉。
地里的人朝梨花挥手,“三娘,咱的麦子结麦穗了。”
麦子绿油油的,刚结的穗泛着青绿,还是瘪的不明显,但族里人脸上笑容灿烂,“今年会有好收成呢。”
有几块地前年种的就是麦子,去年种麦子时,族里人接受今年收成会差许多的事实,哪晓得麦子长得并不差,看麦穗收成可能比去年好。
怎么能不高兴?
梨花不太懂农事,却也为好收成感到喜悦,“那到时咱蒸包子吃。”
赵家的粮仓囤满了,赵家上下都知族里不缺粮食,但财不外露,在外人面前,他们从不炫耀,“包子太浪费了,摊几张饼尝个鲜就好。”
曾家和孙家的人也在地里,知道赵家低调,忍不住调侃,“甭管吃包子还是吃饼,十九娘难得回来,快让灶房给她煮几个鸡蛋补补身子要紧。”
最近天气暖和,鸡鸭猛猛下蛋,赵家光是蛋就是囤了上千个了。
族里人反应过来,急忙扯着嗓门喊灶房的媳妇煮鸡蛋去。
赵大壮在田里看秧苗的长势情况,得知梨花回来,淌着泥就过来了,“三娘,泥鳅来找过你两三回了,说让你回来过去一趟。”
“我回家换身衣服就去。”
这身衣衫简单轻便,但料子细软,饶是她盘了发髻也会被一眼看出是女子。
她想换身粗布衣服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男娃。
出乎意料的是,翻遍柜子里的所有衣衫,竟全是绵布和绸布的新衣。
刘二媳妇背着孩子在院里晾衣服,看她进屋许久不出,隐隐有些担心,“三娘子你受伤了?”
“没。”梨花苦着脸,“刘二婶,我的衣服都在这儿了?”
刘二媳妇不解的走到门边,见她盯着柜子上的衣服发愁,“怎么了?”
梨花这两年正是窜个子的时候,除了老太太缝制的衣衫,族里也送了几身衣服过来,她们知道梨花身娇,特意挑的好料子,且颜色都是小娘子喜欢的艳色。
梨花拿起最面上的衣服,“这衣服一看就是小娘子的。”
“三娘子本来就是小娘子呀。”刘二媳妇疑惑,“三娘子不喜欢?”
“不是。”
料子好,穿着舒服,谁会不喜欢?她道,“罢了,我外面套件竹甲吧。”
想到什么,刘二媳妇指柜子,“三娘子是不是嫌竹甲重,柜子里有藤甲,窦娘子送来的,三娘子穿那个吧。”
藤甲是用某种藤蔓的结节穿孔编织而成,结节光滑而细密,比竹甲和盔甲轻,是隐山村给梨花的年礼,因梨花不在家,老太太收进柜子里了。
刚刚找衣服梨花就看到刘二媳妇说的藤甲了,以为老太太无聊打发时间编的,不料是窦娘子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