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7(2 / 2)

加入书签

闻五大大松了口气,“那就不怕他们顺江而下攻打咱了。”

只要不走水路,他们就有法子应对。

谨慎起见,罗大说,“这次回去,咱还是要抽些人手临江的地方挖些陷阱才行。”

梨花也是这么想的。

江水时而急时而缓,好几次差点撞到倾倒的树木翻了。

磕磕绊绊在江上飘了两天,终于到了。

不知谁在岸边插了根竹子,上面挂了块破烂的布,布上用炭写着“到岸”二字。

竹子旁,隋氏坐在草垛上,身前吊了个铁炉,炉子冒着热气,模糊了隋氏的神色。

约莫听到动静,隋氏倏地抬起头来。

“十九娘!”她激动跑上前,“这儿,这儿…”

“我阿耶他们可安全回来了?”

“三东家他们回来好几日了,因怕你们乘竹筏回来过了地,专程叫我来这儿等着的。”

分别多日,隋氏黑了许多,但也更精神了。

靠岸后,她忙从炉子里盛出一碗粥,“饿了吧,我熬了粥。”

梨花道,“先搬粮食。”

隋氏没问粮食哪儿来的,待罗大他们合力将竹筏拉到岸边她就放下碗去帮忙。

竹溪县里能用得东西都叫人搬空了,如今就是片废墟。

隋氏推着车来的,正好用来运粮食。

“三东家他们回来后,沿着江岸劈了条路出来……”否则满地的枯枝杂草累死个人。

梨花唔了声,专心走路,慢慢的,心头生起一丝疑惑。

干旱以来,随处可见白骨,可这一路走来,既无白骨,也无残肢,怪得很。

不过进入奎星县地界,疑惑顿解。

小路两侧,树上挂满了尸骸,像某种神秘的祭祀仪式。

山风吹过,白骨相互碰撞,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

隋氏解释,“李小郎吩咐的,说是恐吓觊觎咱合窳国的人。”

“这法子好。”

李新村越近,阴森恐怖感越重。

待高高的围墙出现在视野里,一行人无不惊讶的停下了脚步。

只见泥土堆砌的围墙上插满了竹竿,竹竿上的破布随风一晃,仿佛在招谁的魂,外墙这面,更是布满了累累白骨。

村口的门楼上亦挂满了头骨,日光下,白骨幽幽泛着光。

明明艳阳当头,却无端令人胆寒。

隋氏与有荣焉,“凶残不?”

罗大呆滞的点头,“凶残。”

不知岭南人怕不怕。

隋氏捂嘴笑了笑,“不枉费村里人捡了半个月的尸骨……”

“……”罗大默然。

放哨的村民认出梨花的身形,奔走相告,不多时,村民们齐齐涌了出来,“十九娘,你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三东家就把汤家拆了。”

赵广安回来后就让汤九画图纸造船,给汤九烦得头发掉了一大把。

就刚刚,汤九回家吃饭还叫赵广安追着骂了一路呢。

“汤九虽是秀才,但压根不会造船,连赵大匠都不如呢。”

“赵大匠自认比汤九厉害,这几日天天在家研究。”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脸上满是久别重逢的欣喜。

然而梨花的脸色有些发白,汗水大滴大滴往下掉。

渐渐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