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93(2 / 2)

加入书签

夏秋时,村里晒了数亩干菜,寒冬吃正好。

梨花说,“我问问吧。”

“劳烦了,望乡村如果吃不惯干菜,我们还有新鲜的菘菜,拿菘菜换也行。”

“好,来这儿可习惯?”

“除了如厕不便,其他都还算适应。”窦二娘子指着滴水的石壁,“里头潮湿,茅厕建在那儿臭味经久不散...”

一路走来,梨花看到好几个茅厕,和竹筏上的中药味一混,能把人熏死过去,梨花道,“总这样臭不是法子,要不把茅厕挪个位置?”

“我嫂子也是这么说的,但前后都有人住着,没地方挪。”

赵家的茅厕建在外面的,天气暖和也就算了,这么冷的天,谁想跑老远拉屎啊?尤其晚上黑灯瞎火的,出去遇到危险怎么办?

梨花道,“实在不行就多撒些柴灰,柴灰能冲淡臭味。”

族里养的鸡鸭多,鸡鸭在院里拉屎后,族里人便铲了柴灰铺上面,然后扫起来丢到地里肥土。

窦二娘子叹气,“赵村长也是这么说的,但哪儿有那么多柴灰啊?”

感觉自己的抱怨有点多了,窦二娘子聊起开心的事,“我看到赵村长去前头了,是不是弄到盐了?”

“嗯,每个村两桶盐,吃到开春应该没问题了。”

这趟弄了近两百桶盐回来,够吃几个月了,吃完了再去盐泉镇弄,梨花说,“窦大娘子的腌菜一绝,到时我过来学两招。”

“没问题,保证让十九娘两天出师。”窦二娘子扬唇道,“我嫂子没别的本事,就会腌菜,对了...”

想到有别的本事的人,窦二娘子倾身凑到梨花跟前,“十九娘,峡谷村的人会织布,能不能让她们教教我啊,我用粮食换。”

在村里时,她认真在地里刨食就极为满足,到这儿后,才觉自己如井底之蛙,太浅薄了。

制毒,织布,养蛇,制药丸等她什么都不会。

和益州开战在即,她想多学几样本事,不给其他人添麻烦!

既然这样,她索性把心底的想法全说了。

梨花面露沉思,每个村都有自己擅长的事,互相学习是好事。

于是,她道,“待会我和堂伯说。”

第281章

赵大壮回来梨花就和他说了这事。

赵大壮边指挥人放置盐桶边道,“大雪封山,打猎和挖野菜越来越难,大家如果能学两门本事只好不坏,待会我就跟几个村长说说...”

梨花喜欢上河全因江面两岸的石壁缝隙大,盐桶堆好还有位置。

她担心,“盐都结成了块了,怎么分?”

村里还有外姓人家,两桶盐还要往外分的。

“我叫人拿锄头来凿,每家先分一块。”

村里的盐桶单独放在竹筏上,等村里人回来就能当面凿,赵大壮唤人拿铁链子把盐桶拴紧落锁,侧目和梨花说,“云岭村和新益村人数最多,我分了四桶给他们。”

不患寡而患不均,赵大壮不希望好事变成坏事,“我估摸着往后运回来的盐按照户头分。”

每户人家分的东西一样多,就没什么好埋怨的了。

“大堂伯你做主就行。”梨花站在小船上,翘首以盼的望着外面,“我阿奶何时能回来啊?这么冷的天,能网到鱼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