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2 / 2)

加入书签

于是他按照谢彦提示的暗中花重金托了一个人去京城传信,没想到那个人出了城门不久便折了回来,说是自己被一群贼人抢了,好在用秦路给他的银子保了一条小命……

最重要的是,贼人看不中他的包袱,竟然搜走了不值钱的毛笔。

很显然,对方是冲着这封信去的。

这群目的性很强的贼人显然不是流寇,不是临时起意而作案的,而是知晓那人是个送信人,才会盯着他的。

换言之,秦路被人盯上了。

根据送信人的描述,那群人有素养有组织,不是普通盗贼。

谢彦私下问了谢怀安云林县的治安,还特地问了“有没有‘山大王’”。

谢怀安非常骄傲地告诉谢彦,“云林县虽然做不到夜不闭户,会有小毛贼,但绝对没有山大王。”

那…这些有组织有素养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呢?

他更加确定了这些人不是方氏的人。

——能供方氏驱使的是她的屠夫姐夫,那人谢彦遇过,大字不识一个,根本没有组织能力。

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拦截信件又有什么目的?

突然间,他想到了尚县令。

这些所谓的贼人很有可能是尚县令——背后的人!

原本孙县令家有一个小妾林氏是顺康王的耳目,掌握着整个云林县的动态。

如今的尚县令府上会不会有一类似的耳目小妾?

谢彦了解后得知尚县令并没有小妾。

谢彦不由得想到在孙县令请的宴席上,还是尚举人的夫人说了顺康王的“好话”,尚举人才会被提拔。

难道尚县令的夫人是顺康王的耳目?不过,也有可能是尚县令本人。(注1)

若是此事跟尚县令和顺康王有关,就不是妇人宅斗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往小了想,会涉及到谢怀安的仕途,往大了想便是朝堂之争……

这么一推断,好像这件事还真不是方氏干的。

不管怎么样,这信是送不出去了。

他得时刻提防着方氏对他的暗算。

为了避免被暴力伤害,他成了秦路的影子,秦路到哪里他便到哪里。

为了避免被再次毒杀,他用了专门的银筷子,只吃别人吃过的菜……

但还是发生了一次意外,不知为何,高处的匾额突然间“崩塌”了,向他压了过来。

幸好秦路眼疾手快,用手挡了一下匾额,匾额砸歪了,谢彦才幸免于难。

从那匾额落地后“哐当”的声音,以及扬起的尘土可以判断,匾额不轻。

若是被砸中,非死即残!

谢彦想想都后怕,更离不开秦路了。

金氏见谢彦黏着秦路,想着可能是被掉落的匾额吓到了,特意嘱咐秦路好好照看谢彦了。

转眼到了除夕,整个谢府上下都忙的团团转。

这种忙乱最容易出“意外”,谢彦装做害怕,缩在秦路的怀中……

还真是被吓着了!秦路无可奈何,只好抱着他到处转转。

“大门的对联要气派,用七字对联,长方形的红纸要剪裁的大一些;耳门是五字对联,红纸要小一些;不重要的柴门和堆稻谷的门写个四方形的“福”字就行了。”

秦路听到谢怀安的吆喝声,没征求谢彦的意见,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