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0(2 / 2)

加入书签

太子在内侍和宫女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没有坐到龙骑上,而是坐在了龙案的旁侧的椅子上。

按照礼制,勤政殿上所有的人都开始朝太子磕头……

礼毕后,谢彦便听到身后有人问:“敢问太子,今日圣上病体如何?”

太子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句:“跟昨日差不多。”接着,便示意礼部官员开始“正常流程”。

短短几天不见,谢彦感受到了太子无论是神情还是做事都沉稳了许多。

礼部官员当着朝臣的面再次宣读了昨日的“任命”。

——状元郎成了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都是翰林院编修。

宣读完之后,礼部官员让他们站到了大殿的一边听朝政。

接着,便有几个朝臣奏报了一些琐事。

从太子办事的方式来看,谢彦发现太子的确是沉稳了。

比如说,有几个问题,朝臣们各执一词,太子一时间难以抉择,提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之后,很快便“水落石出”,但太子还是不做“显而易见”的决断,而是“容后再议”。

谢彦在心中给太子点了个“赞”,这样的处世方式,的确能大大减少错误的决断。

谢彦看了看站在最前排的垂眸不语的古首辅。

太子处事方式的改变是周文帝教的?还是古首辅教的?

“众卿还有问题吗?”太子的星眸扫视了大殿之内,“没事的话便退朝了!”

“臣有事启奏!”谢彦上前一步,朝太子行了个礼。

所有人的眼睛看向了谢彦……

谢彦道:“臣为大周子民,本非商人,误入商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愿意把臣名下的科兴园和科贸园的一切无偿交给大周……以后,科兴园和科贸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周做的,赚的钱也是为大周赚的……”

朝臣们听后都愣了。

片刻之后,朝堂争相谈论了起来。

大都说他“觉悟高”,也有一些人说他“沽名钓誉”……

谢彦事先没有跟太子商量过这件事情,但也绝非是临时起意,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太子不知道谢彦心中所想,他跟谢彦对视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从谢彦的眼睛里读出了“坚决要上交”的勇气。

这次太子没有“容后再议”,而是说了句“准奏!”,然后便退朝了。

退朝之后,按照规程,礼部官员把三个人带到了翰林院修编部交给了翰林院掌院学士之后,便离开了。

翰林院掌院学士叫杨学仁,他是掌管修编部的,算是他们三个的顶头上司。

此人笑容可掬,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杨学仁领着他们三个人在翰林院里转了一圈之后,回到了他的掌院办事处,他跟他们三个拉家常,一说便是半天。

看似轻松的聊天却暗藏玄机。

杨学仁巧妙地了解到了他们的“背景”以及大概的性格。

大周皇宫提供了简单的中午餐食,谢彦吃完后,便回到了南宫府。

他被南宫瑾“拎”到了书房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南宫瑾义愤填膺地道:“你这是用你娘的嫁妆做的事情,你娘是谁?你的娘是我的妹妹,说到底,那些嫁妆都是从我们南宫府给出去的!你都不跟我商量一下就把这么多东西都‘上交国库’了?你觉得合适吗?”

谢彦见他指责,丝毫没让步。

“既然是我娘的嫁妆,按照大周律法,这些东西便跟你们南宫家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