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1 / 2)
若是对方不管三七二十一, 全巢而动, 直接朝北边营地冲杀过来, 以人肉来引爆营地前埋伏的地雷,便会以“速度”抢占先机。
当他看到只出来了一百多号人的时候,不免长吁了一口气
显然对方没有用这么直接而粗鲁的方式“解决问题”。
敌军还是很讲究战争策略的。
一百多号人举着火把出了城门后, 在郢丹城旁的墙角下排列开了。
——他们的作用是出来照明的。
紧接着出来了火炮兵。
谢彦数了一下, 有六门火炮。
这六门火炮相当于“开门炮”, 敌军用来摧毁北门营地外的地雷的。
谢彦所在的营地离郢丹城有五里多路,但炮弹的射程不到两里,所以敌军必须把这六门火炮推到射程范围内才能发挥效用。
火炮像坦克一样难推, 敌军行军的速度大大降低了。
而谢彦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他眼瞅着敌军走了一里多路, 身后的大军也跟着火炮军出来了好多……
于是,他轻轻一挥手, 瞭望台下的亲卫军敲起了激昂的战鼓, 鼓声弥漫了夜空。
敌军听到从北营中传过了鼓声,却不见士兵从营地里冲出来, 一时间有些迷茫。
很快他们便不迷茫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大周的“金龙军”手持冲锋枪从东西两边横扫了过来, 打的敌方措手不及。
敌军原本想着大周军营早已经“睡沉”过去了,压根就没想到自己还会中埋伏!
慌乱之中, 敌方开始乱投手榴弹……
一时间, 喊杀声震天。
大周军队不仅摧毁了敌方的“先锋火炮”,还打的敌军抱头鼠窜。
谢彦看到敌军开始在城楼上架大炮, 立即让亲卫军敲起了“总攻”的战鼓。
大周军队很快便把战线往郢丹城边推进了半里多路。
——谢彦仔细研究过了,这个地段是敌方城楼上大炮的盲区。
当敌方在城楼上装备好大炮、向大周军队开火的时候,只能是开“空炮”了。
大周军队占了先机,北门敌军消耗过半。
此刻,金龙军已完全占据了上风。
谢彦通过望远镜看到敌军关闭了郢丹城的北门,这说明敌军已经放弃了北门外的士兵。
北门外的士兵绝望了,开始投降……
因为谢彦的“示弱”,让敌军过于轻敌,所以谢彦预判到了敌军会选择在北门“决战”。
原因有二:
第一,大周的中营驻扎在正北门外,从北门袭击,可以“直捣黄龙”,摧毁大周的统帅,将领一死,整个大周的军队便会溃不成军。
第二,无论是从东、南、西突围,最终都要过“北门关”,还不如直接从北门突围。
于是谢彦便把北门的军队埋伏在郢丹城北门的侧翼,从侧面夹击敌军,取得了初战告捷。
但很快敌军便“识破”了谢彦,敌方的大军同时从东门和西门突破……
谢彦让北营的军队从东西两营地出来包抄敌军,是想迷惑敌方、让敌方认为包抄敌军的军队来自东营和西营。
本来作为“围而不合”的东营,把守的人便不多,谢彦早就料到敌军北门不行,很可能会从东门突破,然后反包北门。
兵法讲究“虚虚实实”,所以谢彦又“赌”了一把,暗暗的把南营的军队调到了东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