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发大财了(1 / 2)
第173章 发大财了
待田总管一走,苏录苏泰便从床上蹦起来,打开礼盒查看奖品。
除了那四套书之外,李家的彩头是一副《竹石图》,还题有『新篁解箨粉痕斑,老石嶙峋藓晕斑』,落款『沈周』并钤『启南』朱文小印。
苏录对书画收藏虽然一窍不通,却也知道沈周的大名,他是吴门画派的鼻祖,此时已年近七旬,是当世最有名的画家了。就连唐伯虎目前也不如沈周。
分开前黄峨告诉他,沈周的字画一尺一两五,苏录约摸了一下这幅画差不多得将近五十两银子了。
「就这麽一幅画这麽贵?」苏泰目瞪口呆道:「放在从前,咱家绑住脖子不吃不喝,得干两年!」
「知道什麽叫贫富悬殊了?」别看苏录说得淡定,但身为个一年前还为学费发愁的娃,怎麽可能淡定得起来呢?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幅画卷起收好,远离火烛,收起来怕虫吃鼠咬,挂起来又怕风吹日晒,简直不知如何是好了。
最后哥俩决定先装回卷筒中,多放点樟脑球藏起来。
邓家的头彩是一方歙砚,看着最不起眼,但却是最贵的一份……因为此砚取自歙州龙尾山老坑石,石色青黑带金星,是南宋歙砚巅峰料质。砚形为蝉形,做工老道,线条流畅。砚背刻南宋文人『方岳』印,且石质细腻发墨快,无磕碰损伤。
黄峨告诉苏录,眼下南宋歙州老坑砚,流通价就在五十两上下。此砚因带名人款,肯定还有溢价,所以单论价格反倒是七份头彩里最贵。
估计这也是因为邓卿,格外不想让人看轻的缘故。
「这麽块黑不溜丢的石头又是五十两?」苏泰依旧咋舌道:「你们文人的钱真好挣。」
「不是文人的钱好挣,是有钱的都玩文雅,盛世兴收藏嘛。」苏录笑着把玩那方宋砚道:「这玩意儿好,平时可以用一下,也不怕虫吃鼠咬。」
「那得咬得动才行啊。」苏泰笑着催促道:「快看看另外几样。」
除了七家的头彩外,贾知州还赏了苏录一件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笔洗。价值五两银子以上。
黄兵宪也赏一支宣城紫毫笔,笔帽为象牙制,笔纽是穿孔的青金石小珠,金线挂绳。苏录还没拿过这麽贵的笔呢,也不知道写出字来会不会更贵气。
另外还配了一块顶级的休宁松烟墨锭。正面浅雕『松鹤图』背面阴刻『弘治戊午休宁吴氏制』,还配着精致的紫檀木墨匣。简直就是件艺术品,也不知道什麽样的人家舍得用这种墨。
这两样黄峨没告诉他价值几何。但苏泰说,这两样加起来,肯定超过五两了……
苏泰是笔墨方面的行家,还认真考虑过要不要以此为业。他说的指定靠谱。
「这麽说,今天这些彩头加起来,得有三百多两银子?」苏泰目瞪口呆。
「按理说是这样。」苏录点头。
「乖乖!」苏泰咋舌道:「俺感觉来泸州之后,钱都不值钱了。」
「别激动,这些东西虽然值钱,但没法变现,至少现在没法。」苏录苦笑道:「泸州的顶级文墨市场太小了,咱们上午拿出去,下午主家就知道了。」
「那确实不好。」苏泰理解道:「看来不到万不得已,没法典卖。」
「没错。」苏录点头笑道:「不过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这些玩意儿就能救命了。也不用典卖,拿回去给原主,肯定给得高高的。」
「那这些东西可得看紧了。」苏泰闷声道:「还都得保存好了。」
「确实。」苏录重新躺回床上道:「还是在大城市好啊,这种好事儿别说太平镇了,在合江县城也永远碰不上啊!」
「就是就是,你只消一年打一回灯谜,咱就能发家致富了!」苏泰憧憬道。
「这条路没戏了。以后我不会在泸州打灯谜了,不然人家该跟我急眼了。」苏录笑道。
「唉,那太可惜了……」苏泰一阵惋惜,又大聪明道:「不过咱还可以去别处打,成都啊,重庆啊,肯定也有!」
「那我不成混子了吗?还要不要脸了?」苏录无奈道:「总之,灯虎文戏而已,偶尔玩一下可以,不能真当成个营生。」
「好吧……」苏泰点点头,便也躺下道:「反正咱们现在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那倒是。」苏录打个哈欠道:「睡吧,明天还得早起呢。」
「哦。」苏泰便吹熄了床头的烛台,屋里陷入黑暗。
但苏录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二哥悠扬的呼噜声,这让他怎麽睡呀?「哥你有心事?」
「俺就是睡不着。」苏泰闷声道:「一闭上眼,就担心学得太差,被赶出武学。」
「哥你放心吧,那种地方肯定大部分都是混日子的,你怎麽也不会落到差生的行列里。」苏录给他吃颗定心丸道:「当然了,咱们还是要力争上游,争取将来考个武进士。」
「嗯。」苏泰应一声。
结果还是不打呼噜……
「又怎麽了?」苏录都无奈了。弟弟我还有段《礼记正义》要背呢。
「俺又幻想中武进士了,一高兴睡不着……」苏泰不好意思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