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0(1 / 2)

加入书签

出自被他评价为“极端”的杨今予之口。

那时候他们还不太熟,杨今予贪嘴几块糖糕进了医院,并仗病口出狂言。

-“大班长, 往后在学校里能井水不犯河水吗。”

-“人跟人都是不一样的, 学校拿那套老旧教条来规范所有人,驯出一窝毛色相同的狗, 你觉得合适吗?”

-“碍着谁梦想了?”

-“碍着谁学习了?”

那时候他是怎么回答杨今予的?

他说, 校规校纪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保障学习环境。在学校, 你可以讨厌学习, 但你不能妨碍其他同学拥有良好学习环境的权利,不是所有同学都没有梦想的。

但现在看来, 可能真是他那时太以己度人了......

也不是所有同学的梦想, 都是要靠死读书来实现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学校设立的校规, 是要建立在扼杀一部分同学的天性上,来强制“驯化”出“毛色相同”的升学率。

杨今予当时话糙理不糙,一语成箴。

此时理科班后门的走廊内,也有几个打算艺考的美术生在窃窃私语,闫肃按了按眉心。

“你怎么看,新校规。”闫肃问谢天。

谢天气哼哼的,将手指关节按得咔吧响:“我真后悔没及时冲出给今予他们喊加油,虽然本来我妈也不让我参加艺考,但学校这样做太过分了。”

闫肃的新同桌钢炮儿也闷闷不乐发言:“确实过分,我还想用体育课继续练拳,高考加点分儿呢。”

“可是这样确实能快速提高学习状态啊,我预感照这么学,到期末至少能提高50分。”钢炮儿后面的男生说。

闫肃一阵头疼。

在他们这个年纪,学校的通知下来,就像是下了道圣旨,大部分人都敢怒不敢言,认为这就是规定。

起初也会有人抗旨,背后议论纷纷,久而久之又只能忍气吞声,习惯性从众。

像杨今予和谢忱这种公然闹到“圣上”面前,还把人给揍了的,校史上也没出现过几例。

冲动行为不可取,却精准戳中了青春少年们兴奋点,此时小道消息就像一阵无孔不入的风,全年级都已经传开了——文科班出了俩带头起义的“英雄”。

9月1日,这本来是莘莘学子们学海生涯中普通且有秩序的一天,恐怕连当事人都不知道,他们成了丢进荒草里的一颗火苗,小小的秋风一刮,竟然愈演愈烈。

到晚自习的时候,年级里已经形成了三方阵营,所有人都陷入了关于“该不该”的辩题里,争论的你死我活。

要竞赛的学霸们觉得新规定挺好,竞争氛围变好了,还能逼着自己往死里学,有压迫才有动力。

普通高考的同学站中立,觉得无非就是课余时间少了点,并不是不能适应,没必要把事闹大。

而平时互看不爽的艺术生体育生们这次一边倒,实现了空前大团结!

直到晚自习放学,战况也没分出你死我活,事了拂衣去的两位当事人,正一脑门官司的坐在天台边缘处,郁闷的抽烟。

他们刚接受完“爱”的教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