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8(1 / 2)

加入书签

?”

皇帝皱眉,看着他,青黑的脸皮抽动一下。

他这几年总睡不好,吃不下饭,脸色不好,太医调养也无用,吃丹药也无用,愈发虚弱了。

他仰头,看着明晃晃的帐幔,忽然问:“他还在外面等着?”

普天之下,能让他这般厌恶忌惮到不愿称呼名姓的,没有第二个。

可谁人不知道,若不是那人撑着,大雍怕是早就乱的不像样了。

只是李英跟皇帝一起长大,自是和皇帝一脉,想了想,轻声道:“是,还在等着呢,通州也叛了,百姓非要闹着往那边去,杀了不少拦路的官员……”

那边也不知道使了什么妖术,让他们的百姓变成了疯子,一开始,新相上任,杀了不少官,百姓还欢呼过。

结果没过几年,北边几个州县旱后遭遇蝗灾,朝廷发下的粮食没跟上,几个县竟纷纷倒戈,想往那边去。

卫执戟这个不要脸的小崽子,竟也尽数接收了去。

这事把皇帝气的呕血,如同天下得知卫执戟身份那一刻。

在他漆黑的脸色下,李英轻声问:“陛下,淮州上下吓破了胆,请求支援,您唤他来请罪,在宫门外站了半个晚上了,可要让人进来?”

在这人的斡旋下,其实已经许久没发生过这等叛乱了,然而今岁大旱,蝗灾四起,朝廷打开粮仓,里头竟空空如也……

这事不能查,只能有人出来顶着,其他人担不住,那就只能是这位了。

皇帝脸色在油灯下忽明忽暗,他胸口起伏不定,忽地摔了手上的玉扳指:“进什么进,废物,什么治世能臣,让他滚去淮州,若是淮州也失了,人也不必回来了!”

皇帝说完,气的又踢了李英一脚,睡不着觉,起身去了花园听曲。

自五更起,皇城里便灯火骤明,没多久,里头传来阵阵丝竹声。

郁临站在宫墙下,披着狐裘,被风吹的轻轻咳嗽一声。

他是文官,整日伏案处理公文,费尽心机,与人周旋,觉少又浅,这几年来,受了点风,便不大舒服。

他站在夜色里,清隽的面庞上神情安静,静静听里头传来的高谈阔论。

通州叛逃,按上边的说法,全赖对方使了妖术,既然压不住,便派他这位内阁大臣去,请人驱一驱邪祟好了。

至于那些不听话的妖民,就地杀了了事,无论如何,绝不能给那边。 网?阯?发?布?y?e??????????€?n?Ⅱ????????????????

在今上眼里,人命如同草芥。

然而天下万民何其多,怎么能杀干净,所谓妖术,也不过是卫王治下那块更公平,更松快,更把人当人,更让人能好好活着的环境罢了。

短短八年,郁临其实也没想到卫执戟能把他教的东西学那么好,并在境内推统一行。

在这世道,他当真做到了清查隐田,让百姓家家有粮,种上从官府赁来的租田,逢年过节能吃上点肉蛋,军士补贴极高,民生水利官府统一调度监管。

把人当人,这种妖术,皇帝是理解不了的。

宫门下的守卫挺着身躯,一同听着圣旨,默不作声,在阵阵丝竹声里,看着墙根站的人,喉头干涩,试图能挺拔一点。

这些年,卫王那边过的越来越好,这边百姓也愈发不解,世道究竟是怎么了,朝廷更不解,区区边关贼子,怎么就忽然成了气候,万民相随。

他们不知道差距这般大,是因为那边有人一轮轮砍了尸位素餐的大户,又一轮轮精心护养麦苗,一点点攒起来粮食。

郁临哪怕制定再多利民政策,换得用的清流官员,温养民生,也掀不翻皇族贵胄,填不满空荡粮仓,拿不出更多的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