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1 / 2)

加入书签

边困境中的同僚。

因而,比起乌蒙那里的狗急跳墙,咱们这边也不遑多让,谁也耗不起。

令人更为恼火的是,虽铲除了姓吕的蠢货,但军中与外人一条心者显然不止他一个。之前几番交锋中,即便没出什么大乱子,但明眼人绝对瞧得出,乌蒙对于此间动向知之良多。偏偏此事无有证据亦无法大张旗鼓地调查,好不容易凝聚起的军心一旦涣散,后果不堪设想。

“大约便是这些,”无一嗓子又疼又哑,“陛下连着两日未歇了。”

向瑾点了点头,“我知晓了。”

即至大帐外,侍卫通报了一声,便将向瑾请了进去。

与料想中的情形迥异,帐中满满当当一屋子人。你一嘴我一嘴的争论滔滔不绝,竟非是陛下一言堂。对于他这个世子的到来也无人大惊小怪,甚至不曾打扰到正面红耳赤辩得恨不得扭打起来的几人。

向瑾大大方方地穿行而过,凡是与他打招呼者,皆颔首回应。未将他放在眼中的,他也不在意。直到近前,他也只是与陛下倏忽对视片刻,在成景泽目光示意下,坐在了他下手边放置的椅子上。

向瑾将注意力转向仍在争执中的几人,一方以华楚为首,另一方亦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他并不认得。林枫站在华楚的侧后方偶尔插言,靠前站着一位中年男人,时不时在二人吵得过于激烈时劝上两句,还不忘插空跟他打了个照面。此人便是冯文斌,亦为飞鹰军中老人儿,向瑾见过。

听了好半晌,他大体捋明白了。起因乃最近一次小规模偷袭中,华楚另辟蹊径抄了十六部中一个小部落的老巢。此部落虽也助纣为孽,但人丁稀少,多以老弱病残为主,为数不多的青壮年皆被狼子野心的首领贡献去联军作战。华楚将这百十来人带回来,没费多少工夫便审出了两条至关重要的线索。其一,乌蒙内讧激烈,大王子此战必须速战速决,没有退路。其二,西北十六部与乌蒙的联盟本就不牢靠,像他们这样家中壮丁走后,妇孺势单力薄,被趁火打劫的情况屡有发生,待战争结束后,就算有命回家,怕是也早已家破人亡。

二人争论的焦点在于,情报可信还是不可信。华楚自然胸有成竹,对方乃高虎下狱之后,补位的参将王栩,代表的是冯文斌的意思,表面义愤填膺,叱责初来乍到者行事盲目,实则己方疑神疑鬼,畏首畏尾。

华将军意气风发,口才也着实了得,绕来绕去骂人都不带重复的字句。对方也不是省油的灯,显然比高虎机灵了不是一星半点,你来我往,不落下风。

眼瞅着,这是没头没尾的架势。向瑾偷偷瞄了陛下几次,在那正襟危坐的表象之下,大抵只有他瞧出了几分神游天外的端倪。也是,若非未听进去,陛下那脾气如何忍得了。

小世子有了点眉目,以陛下向来说一不二的作风,为何会纵容下边自说自话。而明明可以快刀斩乱麻之事,又何须耗上几日几夜。

临近晌午,无一插空问了句,是否要传膳。本来也没抱什么希望,但陛下破天荒地喊了停。候在外边的侍从赶紧将饭桶和菜捅拎了进来,自打陛下来此之后,从不开小灶,各位将军也不得不效仿,私下叫苦不迭。

今日太阳打西边出来,居然见了荤腥。各位也顾不上体面,撸胳膊挽袖子自行打饭自己吃。当然,最起码的规矩还是有的。无一先将陛下与世子那份各自盛出来,送了过去。

陛下没什么胃口,但从不浪费粮食。小世子倒是不挑剔,和早上一样,默默无声地吃完了。余下诸人也没心思品尝,常年在外的武将没那么多讲究,西里呼噜地便解决一顿。

食罢,抹抹嘴巴,在他们摆出一副继续扯皮的架势之前,向瑾站了起来。

“启禀陛下,”他压低了声音,“臣有要事禀报。”

陛下居高临下,微微挑眉,“世子请讲。”

向瑾为难地四顾,“事关重大,请陛下屏退左右。”

“嗤。”后排人中发出一声不屑的气音,那一堆年轻武将皆低垂着脑袋,一时也不好确定从何人口中发出。但这一声挑衅意味明显,胆子够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