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0(2 / 2)

加入书签

这两位村长一商量,又拿出二十两,总计二百四十两。

众人都知真正救人的是黎源那一队,而且黎源早私掏腰包三百两支付给贾怀的商队才能及时救到人,人力药物都是钱。

但二百四十两已经是三个村能凑出的最多银两,主要春耕开始,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各家各户农闲一个冬日即便还有钱也不会有太多,看在乡里乡亲的面上凑个几两银子,再多便没有。

村长断不会因为自己村出人出力非逼着对方掏足银两,但也不会让黎源做冤大头。

黎源当时当机立断掏出三百两时确实震惊很多人,但村子里都淳朴,私下认为黎源应该把家底掏出个底朝天,嫉妒心没生出来,敬佩之意油然而发。

村里有公用储备金,都是县府发的,用作村里各项维护支出,但数额不多。

村长自己掏了些私房钱再跟几位村里老人商议,拿出储备银两,凑足三百两交给黎源。

小夫郎早把贾怀拿走的三百两又拿回来,黎源断不可能将这件事说出去。

略一思考便说让村长把这些钱投到教育里,村里的幼儿园和学堂都用的祠堂,场地倒是足够,但功能性太差。

村长本要推辞,毕竟三百两不是小数目。

但黎源态度坚决,又提出重新建设学堂,另外划出一部分银两用作村中孤寡老人,便是像林寡妇家按照制定好的政策,每年也能领到五两银子,但是村子没有经济来源,这项政策能不能持续下去还是个未知数,黎源只提了一嘴,村长倒是思忖良久。

但这件事就算定下来,消息不出一个时辰就传的全村人都知道。

倒不是大家嘴碎,商议此事时就在祠堂,因为涉及巨额银两,除去村长和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各家各户的当家都过来,一并来看热闹的,祠堂围满人。

黎源拒绝时,关系亲近的还当他拉不下面子。

黎源笑着说,“确实蛮多的,我也不是不清楚,但我跟珍珠还年轻,能赚到钱,再说以后等我们老了,还望乡里乡亲看在今日的事情上照顾一二。”

黎源才二十一岁,离年迈老去远得很,他虽拿此做理由,看似合理,实在有着为村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

村长当即让众人作证,这些银两划入储备金,但只用作教育和孤寡老人,有个专门的名称,叫:育仁金。

一时间,各种赞誉不要钱地往黎源身上砸。

黎源脸上不动声色,脚指头恨不得刨地,小夫郎还不放过他,站在身侧借着衣袖的遮挡勾住他的尾指,似笑非笑地掐了掐。

说到重新建造学舍甚至包括黎源嘴中的那个幼儿园,自然就涉及到盖房子一事。

贾怀一行人本来就在村里承接造房子的事情。

但此事一出,大家只是纯朴又不是笨蛋,顿时将贾怀一行人彻底恨上。

有几家甚至让他们停工,将工匠们赶出去。

村长正要宣布贾怀一行人的去留。

贾怀便领着陈寅唐末等人,一脸笑得灿烂地走进祠堂。

顿时几百道目光飞镖般纷纷扎向贾怀。

贾怀身中无数虚无飞镖,笑着扬声说,“原来大家都在这里,贾某正好有事跟大家商量。”

村长坐在首位不动,虽是庄稼汉的坐姿,目光却凝实不惧,“我们在召开族会,贾先生怕是不方便出现在这里。”

赶人的意思不要太明显。

贾怀屁颠屁颠走进祠堂,见最外面的位置坐着一位瘦小的男人,宽大的太师椅只占去三分之一,他也不嫌弃,跟人打了招呼挤坐在一起,“经过猎虎一事贾某算是看明白了,若是我大朝还有哪个地方保留着先祖留下的美德,怕是除了梨花村再无其他村。”

黎源一言难尽地看着贾怀,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贾怀一套不要钱地夸下来,村里众人的脸色还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